寂寂西岩寺,何人访静来
出处:《丙午普觉看梅》
宋 · 刘植
寂寂西岩寺,何人访静来。
重寻旧游地,惟有道师梅。
树蠹应留雪,香清不受埃。
可堪玄鬓改,春已隔年催。
重寻旧游地,惟有道师梅。
树蠹应留雪,香清不受埃。
可堪玄鬓改,春已隔年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寂寂:非常安静。西岩寺:一座寺庙名。
何人:谁。
静来:前来寻求宁静。
旧游地:以前游玩的地方。
道师梅:僧侣种植的梅花。
树蠹:树木上的蛀虫。
雪:可能指积雪。
香清:香气清新。
不受埃:不被尘埃污染。
玄鬓:黑发,代指青春。
改:改变。
春已隔年催: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但感觉像是过去了很久。
翻译
寂静的西岩寺,还有谁来探寻宁静?再次寻找往日游玩的地方,只有道师种的梅花还在。
树干上的蛀虫可能还残留着雪的痕迹,花香清雅不沾染尘埃。
怎能忍受岁月流逝,春天已过,催促着一年又一年的更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寂静的西岩寺中寻访旧游之地的情景。诗人询问有谁会来到这样一个清净之所,结果却发现只有道师梅还保持着往日的风貌。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界恒久不变的一种向往。
“树蠹应留雪”一句,通过树蠹(一种昆虫)的形象来表达梅花在严冬中仍然保持洁白,不受尘埃之污,这既是对梅花坚贞不屈品格的赞美,也映射出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操。
“香清不受埃”进一步强调了梅花清新的香气和它超脱尘俗的特点。这里的“香清”指的是梅花的香气,而“不受埃”则是比喻,表达梅花在污浊中保持自我本色的能力。
“可堪玄鬓改”一句中的“玄鬓”指的是头发变白,即人到老年,这里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春已隔年催”则是说现在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而这个季节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最为旺盛的象征。这里的“催”字,既有时间流逝、推动生长的双重含义,也隐含着对时光不待人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西岩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那些能够超越尘世变化、保持本真品格的东西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流逝、时间推移所带来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