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鬓星霜愁发短,韩堂风露故交疏
出处:《儒家秋 其三》
宋末元初 · 陈普
芦苇西风雁影孤,凄凄凉气入郊墟。
铁檠灼烁三更雨,道脉精微几卷书。
潘鬓星霜愁发短,韩堂风露故交疏。
朝廷有道奎星显,何苦蓬窗守蠹鱼。
铁檠灼烁三更雨,道脉精微几卷书。
潘鬓星霜愁发短,韩堂风露故交疏。
朝廷有道奎星显,何苦蓬窗守蠹鱼。
注释
芦苇:形容荒凉的景象。西风:秋风。
雁影:大雁的身影。
孤:孤单。
铁檠:古代照明工具,这里指读书用的灯。
灼烁:闪烁。
三更雨:深夜的雨。
精微:精细微妙。
潘鬓:形容人年老鬓白。
星霜:比喻岁月。
愁发短:因愁而头发稀疏。
韩堂:韩姓人家的厅堂,借指友人的居所。
故交:老朋友。
朝廷有道:朝廷政治清明。
奎星显:奎星象征人才,此处指贤能者得到重用。
蓬窗:破旧的窗户。
守蠹鱼:守着书籍,比喻埋头苦读。
翻译
秋风吹过,芦苇中雁影孤单,郊外弥漫着凄凉的气息。深夜三更,雨打铁檠闪烁,钻研学问的道路深奥而细微,需要多少卷书来探索。
潘鬓已染白发,岁月使愁容更显,老朋友间的情谊也变得疏远。
如果朝廷清明,贤人必将脱颖而出,何必困守破窗,与书籍中的蛀虫为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芦苇在西风中摇曳,大雁孤独的身影映照在水面,透露出一种寂寥和悲凉。诗人身处郊野,感受到风雨交加的寒意,夜晚的三更时分,灯火下研读经书,探索深奥的学术之道。岁月无情,诗人的两鬓已染霜白,感叹时光易逝,友情也日渐疏远。他寄希望于朝廷清明,贤人得用,如同奎星高照,暗示着公正的到来。然而,诗人却自嘲守在简陋的蓬窗下,与书籍为伴,忍受着蛀虫的侵蚀,表达了对理想抱负未能施展的无奈和坚守学问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儒家学者的坚韧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