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徐徐鼛鼓节,知公一念在民劳
出处:《和南康守韵》
宋 · 袁甫
结亭故事重拈出,领略匡庐高更高。
身在山中迷面目,心游局外见分毫。
平湖雪意漫天急,古木风声捲地号。
此地徐徐鼛鼓节,知公一念在民劳。
身在山中迷面目,心游局外见分毫。
平湖雪意漫天急,古木风声捲地号。
此地徐徐鼛鼓节,知公一念在民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结亭:建造亭子。故事:历史或传说。
重拈出:再次提及。
领略:欣赏,体验。
匡庐:庐山。
高更高:更崇高。
山中:山内。
迷面目:迷失自我。
心游:心灵游走。
局外:外界,超脱。
见分毫:洞察细微。
平湖:平静的湖面。
雪意:雪景。
漫天急:漫天飞舞。
古木:古老的树木。
风声:风的呼啸声。
捲地号:席卷大地的哀号。
此地:此处。
徐徐:缓慢地。
鼛鼓节:鼓点节奏。
公:您,指诗人所敬仰的人。
一念:一心挂念。
民劳:百姓的劳苦。
翻译
重新讲述亭子的故事,感受庐山之巅的崇高。身处山中迷失自我,心灵却在局外观照万物细节。
满天飘落的雪花,湖面风声呼啸如古木悲鸣。
这里节奏缓缓,如同鼓乐节拍,可知您心中挂念的是百姓辛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甫的作品《和南康守韵》。袁甫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结亭赏景的细节,展现了他对庐山独特风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首句“结亭故事重拈出”表达了对历史典故的回味,而“领略匡庐高更高”则强调了庐山的崇高与壮美。
接下来,“身在山中迷面目,心游局外见分毫”两句,诗人运用对比,写自己身处山中,虽然眼前景象壮丽,但只有跳出庐山,才能更清晰地洞察其全貌,体现了观察者的超然与深思。
“平湖雪意漫天急,古木风声捲地号”描绘了庐山冬季的景色,雪急天寒,古木在风中发出悲鸣,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沉的氛围。
最后,“此地徐徐鼛鼓节,知公一念在民劳”表达了对南康守(即地方官员)的敬意,他心中挂念着百姓疾苦,如同徐徐的鼓声,提醒人们关注民生。整首诗寓情于景,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寄寓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