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入手时,天地为动色
出处:《答汪子且志规也》
明 · 王世贞
和璧不易采,骊珠诚难摘。
当其入手时,天地为动色。
岂无秦廷念,所戒在一失。
重襺戢其光,惧为狙者识。
是以希世宝,往往韬山泽。
当其入手时,天地为动色。
岂无秦廷念,所戒在一失。
重襺戢其光,惧为狙者识。
是以希世宝,往往韬山泽。
鉴赏
这首诗以和璧与骊珠为喻,表达了一种对稀世珍宝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情。诗中“和璧不易采,骊珠诚难摘”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珍宝的难得与珍贵。接着,“当其入手时,天地为动色”则进一步渲染了得到珍宝时的震撼与非凡,仿佛连天地都为之动容。
“岂无秦廷念,所戒在一失”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了珍宝虽好,但一旦失去或被误用,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道德与责任的深刻反思。
“重襺戢其光,惧为狙者识”则表达了对珍宝的妥善保管与保护,避免被不法之徒发现,体现了对财富与权力的谨慎态度。
最后,“是以希世宝,往往韬山泽”总结了主题,强调了稀世之宝往往隐藏于深山大泽之中,不易被人发现,同时也暗含了对真正价值所在之处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比喻与象征手法,探讨了对珍宝的追求、珍惜与保护,以及在拥有珍贵之物时应持有的态度与责任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