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竟谁种,悠悠何处圆
出处:《江边星月二首 其二》
唐 · 杜甫
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
鸡鸣还曙色,鹭浴自清川。
历历竟谁种,悠悠何处圆。
客愁殊未已,他夕始相鲜。
鸡鸣还曙色,鹭浴自清川。
历历竟谁种,悠悠何处圆。
客愁殊未已,他夕始相鲜。
注释
江月:江上的月亮。辞:离开。
风缆:风中的缆绳。
江星:江上的星星。
别:告别。
雾船:被雾笼罩的船只。
鸡鸣:公鸡打鸣。
还:带来。
曙色:黎明的光线。
鹭浴:白鹭在水中洗澡。
清川:清澈的河流。
历历:清晰可见。
竟:究竟。
谁种:谁摆放的。
悠悠:遥远或漫长。
何处:哪里。
圆:圆满。
客愁:旅人的忧愁。
殊未已:并未停止。
他夕:他日。
相鲜:感到新鲜。
翻译
江上的月亮离开了风中的缆绳,星星也从雾气中告别了船只。随着鸡鸣,天边渐渐露出曙光,白鹭在清澈的河川中沐浴。
那些明亮的星星,究竟是谁种植的?又将在哪里找到它们的圆满呢?
游子的愁思并未因此消减,只待他日再见时,才能感到些许新鲜与不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江景图画,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这里,诗人将月亮比喻为在江面上解脱开来的船,星星则是在晨雾中告别的行者。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情境。
“鸡鸣还曙色,鹭浴自清川。”随着鸡鸣声响起,一天新的光明逐渐返回,而鹭则在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沐浴。这些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界更新换代的感受。
“历历竟谁种,悠悠何处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历史和遗迹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宿命的迷茫感触。“历历”指事物或事件井然有序,“悠悠”则形容思绪无尽。诗人似乎在问,历史的痕迹究竟是谁所为,而生命的轮回又是在何处得到圆满。
“客愁殊未已,他夕始相鲜。”最后两句流露出了诗人的旅途哀愁,这份忧虑并非一时半刻能消散。这里的“他夕”意味着在另一个晚上,才能与亲友团聚,而“相鲜”则表达了对久违重逢之情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脱而又留恋的情怀,是诗人旅途中独特的情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