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沦徒有意,心迹未相从
出处:《展敬上凤林寺诗》
隋 · 薛道衡
净土连幽谷,宝塔对危峰。
林栖丹穴凤,地迩白沙龙。
独岩楼迥出,复道阁相重。
洞开朝雾敛,石湿晓云浓。
高筱低云盖,风枝响和钟。
檐阴翻细柳,涧影落长松。
珠桂浮明月,莲座吐芙蓉。
隐沦徒有意,心迹未相从。
林栖丹穴凤,地迩白沙龙。
独岩楼迥出,复道阁相重。
洞开朝雾敛,石湿晓云浓。
高筱低云盖,风枝响和钟。
檐阴翻细柳,涧影落长松。
珠桂浮明月,莲座吐芙蓉。
隐沦徒有意,心迹未相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净土:指佛教中没有烦恼、痛苦的清净世界。连:连接。
幽谷:深而幽静的山谷。
宝塔:珍贵的佛塔,常用于供奉佛骨或经文。
对:面对。
危峰:险峻的山峰。
林栖:在树林中栖息。
丹穴凤:传说中居住在红色洞穴中的凤凰,象征高贵。
地迩:接近。
白沙龙:可能指白色的沙丘或特殊形态的岩石,形似龙。
独岩:独立的岩石。
迥出:高高突出。
复道:上下或左右交错的通道。
阁相重:楼阁层层叠叠。
洞开:敞开,开放。
朝雾敛:早晨的雾气开始消散。
石湿:石头被水汽打湿。
晓云浓:清晨的云层很厚。
高筱:高高的竹子。
云盖:像云一样的覆盖物,这里形容竹叶密集。
风枝:随风摇曳的树枝。
响和钟:声音和谐如同钟鸣。
檐阴:屋檐下的阴影。
翻细柳:细柳轻轻摇摆,如同波浪翻滚。
涧影:溪流的倒影。
落长松:映照在松树上,有如松树的延伸。
珠桂:比喻桂花如同明珠般璀璨。
浮明月:在明亮的月光中漂浮。
莲座:莲花底座,常用于佛像。
吐芙蓉:绽放出荷花,比喻美丽或圣洁。
隐沦:隐居之人。
徒有意:只有心意或愿望。
心迹:内心的意向与实际行为。
未相从:未能一致,即想法与行动不统一。
翻译
纯净之地连接着幽深的山谷,珍贵的佛塔对着险峻的山峰。丹穴中的凤凰栖息在树林里,这地方靠近着白色的沙龙(可能指沙化的龙形地貌或某种奇石)。
独立的岩石上楼阁高高突出,复道与楼阁层叠交错。
山洞在早晨的雾气中敞开,石头被清晨的浓云湿润。
高高的竹子低垂如云的覆盖,风吹动树枝发出和谐的钟声。
屋檐的阴影里细柳轻轻摇摆,溪流的倒影映着高大的松树。
明珠似的桂花漂浮在明亮的月光下,莲花座中绽放出荷花般的美丽。
隐居之人虽有远离尘嚣的心意,但实际行动与内心所向并未完全一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寺庙图景。开篇“净土连幽谷,宝塔对危峰”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净而又雄伟的自然环境中,"林栖丹穴凤,地迩白沙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生机与神秘。诗人通过这些景象展示了寺庙所在之处的险峻与美丽。
接着,“独岩楼迥出,复道阁相重”两句,则从建筑的角度刻画出了寺庙的宏伟和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洞开朝雾敛,石湿晓云浓"又转而描绘了早晨寺庙中氤氲的水汽与湿润的岩石,这些细节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界与人造建筑之间和谐共生的景象。
在“高筱低云盖,风枝响和钟”这两句里,诗人通过对树木、云层以及寺院中钟声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檐阴翻细柳,涧影落长松"则是对寺庙周遭环境的进一步刻画,细柳和长松的形象为诗增添了生动性。
最后,“珠桂浮明月,莲座吐芙蓉”两句,以一种超凡脱俗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隐沦徒有意,心迹未相从"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自然与宗教结合之地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建筑、自然生态以及超凡气息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