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方册,灯昏眼易花
出处:《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浏阳吾未到,畴昔到长沙。
文定诸胡子,宣公故相□。
□□□已化,心皎月无瑕。
□□寻方册,灯昏眼易花。
文定诸胡子,宣公故相□。
□□□已化,心皎月无瑕。
□□寻方册,灯昏眼易花。
注释
浏阳:指地名,浏阳县。畴昔:从前,往昔。
长沙:地名,湖南省长沙市。
文定:可能是姓氏或对文人士大夫的尊称。
诸胡子:众多胡姓的朋友。
宣公: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宣公人物。
故相:过去的宰相。
已化:指家族衰落或逝去。
心皎:心地纯洁。
月无瑕:比喻人品高洁。
寻方册:寻找古籍或典籍。
灯昏:灯光昏暗。
眼易花:视力模糊。
翻译
我未曾到过浏阳,但以前曾到过长沙。文定的各位胡姓朋友,他们是宣公昔日的宰相家门。
他们的家族已经衰落,心中如明月般纯洁无暇。
我在寻找古老的典籍,灯光昏暗使眼睛看东西模糊。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其三)》。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和对远去古迹的怀念。
“畴昔到长沙”一句,透露出诗人向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事件,长沙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古代英雄辈出的地方,如刘备、诸葛亮等。接着,“文定诸胡子,宣公故相”两句,表明诗人对过去功绩的赞颂,其中“文定诸胡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或统帅,他们平定了边疆的胡族;“宣公故相”则是对古代贤相的怀念,如春秋时期的宣公。
然而,“□□□已化,心皎月无瑕”两句中,有字被省略,我们无法完全还原诗人的原始意图,但从词语“化”、“心皎”、“月无瑕”来看,这可能是在描绘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或是对某种美好事物的赞美。
最后,“□□寻方册,灯昏眼易花”两句同样有字被省略,但从“寻方册”和“灯昏眼易花”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于知识、智慧或古籍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易逝、时光荏苒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