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人若此贤真俊杰,楼还旧观焕神明全文

人若此贤真俊杰,楼还旧观焕神明

出处:《寄题峡州楚塞楼
宋 · 王之道
江向西陵势渐平,万山环合翠峥嵘。
须知楚国尝为塞,不为涪翁浪得名。
人若此贤真俊杰,楼还旧观焕神明
临风每听滩声咽,似怨张仪作暮横。

拼音版原文

jiāngxiàng西língshìjiànpíngwànshānhuáncuìzhēngróng

zhīchǔguóchángwèisāiwèiwēnglàng

rénruòxiánzhēnjùnjiélóuháijiùguānhuànshénmíng

línfēngměitīngtānshēngyànyuànzhāngzuòhéng

注释

江:江河。
西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宜昌附近。
势:地势。
渐:逐渐。
平:平坦。
环合:环绕。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
楚国: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
尝:曾经。
塞:边防要地。
涪翁: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但具体身份不明。
浪:无端。
得名:获得名声。
人:人。
若:如果。
此:这。
贤:贤能。
真:真正。
俊杰:杰出人才。
楼:楼阁。
还:恢复。
旧观:旧有的景象。
焕:焕然一新。
神明:光彩照人。
临风:面对着风。
每:常常。
滩声:江滩的水声。
咽:低沉。
似:好像。
怨:责怪。
张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暮横:晚来的横祸。

翻译

江流逐渐转向西陵,地势变得平坦,四周被万座青山环绕,翠绿峻峭。
要知道,楚国曾在这里设防,而非仅仅因为涪翁才闻名遐迩。
如若有这样贤能的人才,这座楼也会因他的光芒而重生。
每当风吹过,滩声低沉,仿佛在埋怨张仪的晚来横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水向西陵流去,两岸山势渐趋平缓,万山环抱形成翠绿的屏障。诗人提醒我们,这个地方曾是楚国的边塞,但并非因为涪水而出名,而是有着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这里,有贤能俊杰之士,他们重建旧楼,使得这处观景之地焕发出神明之气。

诗人在临风之时,每当听闻滩声,就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怨恨,这种感觉就像是张仪晚年时的那份无奈与不甘。当时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的策略和智谋常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但到了暮年,张仪也曾有过失意和无力的感慨。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落寞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