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
出处:《相国寺钟》
金 · 祝简
寒鸡缩颈未鸣晨,已听舂容入梦频。
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
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
鉴赏
这首诗《相国寺钟》由金代诗人祝简所作,通过寒鸡未鸣而寺钟已入梦的情景,巧妙地传达了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首句“寒鸡缩颈未鸣晨”,描绘了一幅清晨寒鸡蜷缩着脖子尚未啼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鸡鸣是自然界的醒示,而“未鸣晨”则暗示了时间的静止或某种等待的状态。
次句“已听舂容入梦频”,转而写到寺钟的声音在梦中频繁响起。这里的“舂容”既可理解为寺钟敲击时的节奏感,也可视为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将寺钟声与梦境相连,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隐喻了现实与梦境、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
后两句“未必佛徒知警悟,祗能唤起利名人”,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似乎在说,寺钟并非只为佛教徒敲响以警示或启发他们,它更能唤醒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们。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寺钟的警醒作用指向了不同的人群,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通过“未必”和“祗能”的转折,诗人既肯定了寺钟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又含蓄地指出了其在另一些人心中的局限性,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鸡与寺钟的场景,通过象征与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及人性的独到见解,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