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迁客能流涕,一日须垂一万行
出处:《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
元末明初 · 刘基
济世何人希管乐,隐居无处觅求羊。
扶桑未换旸乌彩,腐草犹争爝火光。
百载承平戎马佚,十年战伐艾菅长。
长沙迁客能流涕,一日须垂一万行。
扶桑未换旸乌彩,腐草犹争爝火光。
百载承平戎马佚,十年战伐艾菅长。
长沙迁客能流涕,一日须垂一万行。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其二)》。诗中,作者以历史人物管仲和伯牙为典故,表达对济世救民之才的渴望,感叹在乱世中难以找到像他们那样的贤者。"扶桑未换旸乌彩"暗指时局动荡,日头不再明亮,而"腐草犹争爝火光"则比喻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仍有微弱的力量在抵抗黑暗。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长期战乱导致的社会凋敝,人民生活困苦,连艾蒿都长得又高又长。最后,诗人以长沙流放的屈原自比,表达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一天之中眼泪足以垂下万行,体现了其深沉的哀愁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