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吕獒》,左《无逸》
出处:《三千牍》
明 · 邵宝
三千牍,二月读。
君何劳,臣何渎。
申公言,言不在多。
止辄乙,今如何。
右《吕獒》,左《无逸》。
不如对此朝还夕。
君何劳,臣何渎。
申公言,言不在多。
止辄乙,今如何。
右《吕獒》,左《无逸》。
不如对此朝还夕。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的《三千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深思的见解。"三千牍,二月读"描绘了大量书籍要在两个月内研读的场景,显示出作者勤奋好学的态度。接下来的"君何劳,臣何渎",看似在问君臣之间的职责,实则暗示读书人不应只为功名而疲于应对,而应深入思考,有所领悟。
"申公言,言不在多"引用古人申公的观点,强调言语的精炼和内涵的重要性,而非数量的多少。"止辄乙,今如何"进一步强调读书应当有所收获,每有所得就应记录下来,反思今日所学。最后两句"右《吕獒》,左《无逸》"提到《吕氏春秋》中的《吕獒篇》和《无逸篇》,这两部经典著作代表了治国与修身的智慧,诗人借此表达对治学之道的追求,认为与其忙于阅读,不如反复品味这些经典,日日研习。
整首诗通过读书的场景和典故,倡导了深入思考、精读经典的读书态度,以及对学问的沉静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