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不学民斯下,愚者要当且力为
出处:《论语绝句 其七十一》
宋 · 张九成
性习自然分远近,智愚安得便无移。
困而不学民斯下,愚者要当且力为。
困而不学民斯下,愚者要当且力为。
注释
性习:本性与习惯。自然:自然而然。
分:区分。
远近:关系的远近。
智愚:智慧与愚昧。
安得:怎能。
无移:不改变。
困而不学:陷入困境却不学习。
民斯下:人的地位就会低下。
愚者:愚蠢的人。
要当:应当。
且:并且。
力为:努力去做。
翻译
人的本性与环境决定关系疏密,智慧和愚昧怎能不随之改变。陷入困境却不学习的人地位就低,愚蠢的人也应该尽力去提升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由宋代文学家张九成所作,名为《论语绝句(其七十一)》。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深刻地阐述了儒家教育思想,即强调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来克服个人局限和社会困境。
第一句“性习自然分远近”表达了人与人的本性和习性存在差异,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远近的区别。这里的“远近”不仅指物理距离,更有深层次的比喻意义,指的是人们在品德修养、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不同。
第二句“智愚安得便无移”则进一步阐明,智者与愚者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都能各安其所,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位置。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尊重个体差异和社会秩序的理念。
第三句“困而不学民斯下”指出,如果遇到困难而不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那么普通百姓就会处于低下的地位。这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个人和社会的命运。
最后一句“愚者要当且力为”则是对前述观点的行动号召,即鼓励那些缺乏智慧的人要勇于担当,努力去做。这里的“当且力为”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了儒家教育理念中的核心观点,即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可以克服个人局限,实现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