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昆崙关北畔,曾将草木作人形
出处:《顺应庙》
宋 · 陶弼
白崖山下古松青,暂捲牙旗谒庙灵。
见说昆崙关北畔,曾将草木作人形。
见说昆崙关北畔,曾将草木作人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白崖山:一座山的名字。古松:年代久远的松树。
牙旗: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旗帜,装饰有象牙或金属制成的旗杆。
庙灵:庙宇中的神灵。
昆崙关:地名,可能指某个重要的关隘。
北畔:北边。
草木作人形:传说中用草木制作出人的形状,可能指神话或某种仪式。
翻译
在白崖山下,古老的松树郁郁葱葱,我们暂时卷起军旗,前来拜谒庙中的神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诗人陶弼在白崖山下的古松之下,暂时放下军中的牙旗(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旗帜),去拜谒庙宇中的神灵。他听闻庙中有关于昆仑关北边的传说,那里的人们曾经能够化草木为人的神奇故事。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了对古老神话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寓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整首诗简洁明快,富有神秘色彩,展现了宋代理想主义者的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