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
出处:《十喻诗》
魏晋 · 鸠罗摩什
一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
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
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
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
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
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
鉴赏
这首诗《十喻诗》由鸠罗摩什在魏晋时期所作,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探讨了空与实、言与意、住与不住、照与不照等哲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先,“一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以一个比喻来说明空的概念,空并非实体,需要通过比喻来理解其本质。这里强调了空的抽象性和难以直接描述性。
接着,“空必待此喻”,说明空的概念是依赖于比喻来表达的,没有直接的语言可以完全捕捉到空的真谛。
“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借用语言来传达意义,但最终发现意义无法完全被语言所囊括,暗示了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局限性。
“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长罗”可能象征着对事物的追求或理解的层次,表示即便有所得,也应超越表面,不住于其中,保持一种超脱的态度。
最后,“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世界,那么所有的现象(万象)都将呈现出一种静止的状态,没有所谓的来与去,体现了对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
整体而言,《十喻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哲思,探讨了空、言、意、住、照等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种超脱和洞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