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冢过时留挂剑,茂陵归日上遗书
出处:《送梁浮山舍人往濮阳祭葬尚书苏公》
明 · 王弘诲
汉主旌忠礼数殊,颁恩远促侍臣车。
风云万里丝纶下,雨露千秋俎豆馀。
徐冢过时留挂剑,茂陵归日上遗书。
伯鸾更拟东游赋,早寄秋鸿到石渠。
风云万里丝纶下,雨露千秋俎豆馀。
徐冢过时留挂剑,茂陵归日上遗书。
伯鸾更拟东游赋,早寄秋鸿到石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的《送梁浮山舍人往濮阳祭葬尚书苏公》,通过“汉主旌忠礼数殊”开篇,展现了对忠烈之士的崇高敬意与隆重礼遇。接下来,“颁恩远促侍臣车”一句,描绘了朝廷对远行祭拜的官员给予的特别恩典和安排,体现了皇家对于先贤的深切缅怀。
“风云万里丝纶下,雨露千秋俎豆馀”两句,运用自然界的风云和雨露来比喻朝廷的恩泽如同天降甘霖,滋润着后世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形象地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思之情,以及其影响深远。
“徐冢过时留挂剑,茂陵归日上遗书”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忠义精神的颂扬。徐冢留下的挂剑故事,象征着忠诚与牺牲;而茂陵归日上遗书,则暗示了对先贤遗志的传承与铭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也寄托了对后人继承先贤精神的期望。
最后,“伯鸾更拟东游赋,早寄秋鸿到石渠”以东汉文学家蔡邕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友人梁浮山舍人此行的祝福与期待。希望他能像蔡邕一样,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化为文字,通过秋日的大雁传递至石渠阁,让这份情感得以流传千古。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典故的巧妙引用,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对忠义精神的深刻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此行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文脉传承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