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都皆可去,署考孰能先
出处:《国计》
明 · 郭之奇
农臣思国计,望屋急军前。
多取难因岁,三征不问田。
为都皆可去,署考孰能先。
勉语沟中瘠,扶疮向朴鞭。
多取难因岁,三征不问田。
为都皆可去,署考孰能先。
勉语沟中瘠,扶疮向朴鞭。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国计》。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关注与担忧,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首句“农臣思国计”,点明了农民对于国家政策的思考与期待。接着,“望屋急军前”描绘了在战争背景下,农民渴望安居乐业的心情,但现实却是军需紧迫,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动荡不安的生活。
“多取难因岁,三征不问田”两句,揭示了赋税重压下的农民生活。年复一年的苛捐杂税,使得农民难以维持生计,而政府似乎对此无动于衷,不考虑减轻农民负担。
“为都皆可去,署考孰能先”则反映了官僚体系的腐败与不公。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去往京城寻求改变,也难以找到公正的途径。官府的考核制度,似乎也无法真正选拔出为民谋利的官员。
最后,“勉语沟中瘠,扶疮向朴鞭”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勉力耕作,也难以摆脱贫困的命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农民只能忍受着各种苦难,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