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太平兴国宫
宋 · 喻良能
平生耳满太平名,今日身亲谒太平。
道子画图形未泯,庐君山水眼初明。
雨馀翠滴千峰色,秋半寒生万壑声。
扣石当年开洞府,傥容凡骨到蓬瀛。
道子画图形未泯,庐君山水眼初明。
雨馀翠滴千峰色,秋半寒生万壑声。
扣石当年开洞府,傥容凡骨到蓬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太平:盛世,安宁。身:亲身。
谒:拜见。
道子:唐代画家吴道子。
图形未泯:画作生动如新。
庐君:指观赏者庐君。
山水眼:对山水的审美眼光。
雨馀:雨后。
翠滴:翠绿欲滴。
秋半:秋意正浓。
壑声:山谷中的声音。
扣石:敲击山石。
洞府:神仙洞府。
凡骨:凡人的身体。
蓬瀛:蓬莱和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岛。
翻译
一生都听惯了太平盛世的美誉,今天亲自来拜见这太平景象。道子的画作依然栩栩如生,庐君初次见到山水,眼中展现出新的明悟。
雨后山峰翠绿欲滴,秋意渐浓,山谷中回荡着万籁之声。
当年敲击山石开辟洞天福地,如果能让我这凡夫俗子也能到达仙境蓬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喻良能的作品《谒太平兴国宫》,通过对太平兴国宫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首句“平生耳满太平名”表达了诗人一生都听闻过太平盛世的美好名声,如今得以亲身探访,倍感荣幸。次句“今日身亲谒太平”直接点题,表达出诗人此刻的欣喜之情。
“道子画图形未泯”借用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道子)的典故,形容宫殿内的壁画依然生动,寓意历史的痕迹犹在。接下来,“庐君山水眼初明”则通过庐山的山水之美,比喻眼前的景色让诗人眼界大开,感受到自然的壮丽。
“雨馀翠滴千峰色,秋半寒生万壑声”两句,通过描绘雨后山峰的翠绿和秋天山谷中的回声,营造出清新宁静又略带凉意的意境,展现出大自然的韵味。
最后两句“扣石当年开洞府,傥容凡骨到蓬瀛”,诗人想象自己仿佛能通过叩击山石,进入神仙居住的洞府,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归隐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体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和自然风光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