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鹿郡连来羽檄,穆陵关近起烽尘
出处:《次昌乐》
元末明初 · 戴良
世乱何从托此身,荒城牢落偶相亲。
民情固洽初来日,兵气终悲乍见人。
钜鹿郡连来羽檄,穆陵关近起烽尘。
携家避地头俱白,寇至更堪消息真。
民情固洽初来日,兵气终悲乍见人。
钜鹿郡连来羽檄,穆陵关近起烽尘。
携家避地头俱白,寇至更堪消息真。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次昌乐》诗,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场景,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首联“世乱何从托此身,荒城牢落偶相亲”,开篇即点明主题,世道混乱,诗人难以找到安身之所,只能在荒凉的城中与偶然相遇的人为伴。这里通过“世乱”、“荒城”、“牢落”等词,营造出一种凄凉、无助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代的无奈和痛苦。
颔联“民情固洽初来日,兵气终悲乍见人”,进一步揭示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影响。初到此地时,人们之间的关系尚且和谐融洽,但随着战争的爆发,这种和谐被无情打破,人们见面时都充满了悲伤和恐惧。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战前后的社会变化,以及战争对人心的深刻影响。
颈联“钜鹿郡连来羽檄,穆陵关近起烽尘”,描述了战事的紧迫和激烈。钜鹿郡不断传来紧急军报,穆陵关附近烽烟四起,战火蔓延。这里运用了“羽檄”(古代紧急文书)和“烽尘”(烽火和尘土),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紧张局势和破坏力。
尾联“携家避地头俱白,寇至更堪消息真”,诗人与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离开家园,两鬓斑白。当敌人真的到来时,他们更加担心和害怕。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战乱给家庭带来苦难的感慨。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