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边鹳鹤仍求饱,霜后鱼龙始见清
出处:《漳河秋涨候渡因忆李通政仲西》
明 · 谢榛
万折漳河过邺城,洪涛动地几时平。
沙边鹳鹤仍求饱,霜后鱼龙始见清。
遥忆君家临古渡,更堪旅思听寒声。
杖藜自惜徘徊影,不逐东流寄此情。
沙边鹳鹤仍求饱,霜后鱼龙始见清。
遥忆君家临古渡,更堪旅思听寒声。
杖藜自惜徘徊影,不逐东流寄此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漳河秋涨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首句“万折漳河过邺城,洪涛动地几时平”以磅礴之势开篇,将漳河的蜿蜒曲折与波涛汹涌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到那撼动大地的涛声,引人入胜。接下来,“沙边鹳鹤仍求饱,霜后鱼龙始见清”两句,通过鹳鹤和鱼龙的生存状态,细腻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遥忆君家临古渡,更堪旅思听寒声”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古渡口的寒风中,诗人似乎能听见远方友人的声音,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挂念。最后,“杖藜自惜徘徊影,不逐东流寄此情”以自我形象的描绘收尾,诗人手持藜杖,在河边徘徊,不愿随流水而去,寓意着对现状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思考,情感深沉而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