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出处:《和方耜岩见寄》
宋 · 何梦桂
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
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事:世间的变化。兴亡:兴盛与衰败。
转脚跟:迅速转变。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唐朝的长安。
战场尘:战争留下的痕迹。
种桃:种植桃树。
非秦世:不是秦朝时期。
采菊:采摘菊花。
犹传:仍然流传。
晋人:晋代的人。
覆蕉成梦鹿:比喻过去的繁华如梦幻般消逝。
成梦鹿:变成梦境中的鹿。
被发:披散头发,形容不拘礼法。
趁骑麟:驾驭麒麟,象征吉祥。
千年:历经千年。
尚记:仍然记得。
辽东路:辽东地区,古代中国的一部分。
访旧民:探访昔日的百姓。
翻译
世间兴衰变换快速,长安城中满目战尘。种下的桃树已非秦朝景象,采菊的传统仍有晋人承袭。
往事如梦幻泡影,谁能披发驾驭麒麟?
千年过去,还记得辽东之路,又有谁会去城头探访旧日百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历史沧桑感。诗人通过对长安(今西安)一带战乱与和平交替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回忆和对逝去岁月的无限留恋。
“种桃一去非秦世”一句,意指种植的桃树已经历经多个朝代,而当今之桃已非秦朝时所植。这里借桃树的长寿,暗示了历史的久远和人类活动的短暂。
“采菊犹传有晋人”则是说到现在仍有人在采摘菊花,就如同晋代(公元317-420年间)时那样。这里通过菊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历史连续性的赞美和怀念。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这两句诗,通过“覆蓬”(即古人用蓬草覆盖屋顶)与“梦鹿”、“被发”、“骑麟”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这里的“已矣”,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最后,“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则是说尽管已经过了千年,但诗人仍然记得辽东古道,并愿意前往城头询问当年的居民。这两句通过对遥远历史事件的记忆和探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关怀,以及希望与过去对话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宽广深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世事沧桑的思考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