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有馀乐,公未知趣耳
出处:《和清湘蒋省干酒色财气韵 其一》
宋 · 李曾伯
烂醉非生涯,小人若甘醴。
斧斤戕天和,狂药害正礼。
可惜竹溪逸,不饮颍之水。
名教有馀乐,公未知趣耳。
斧斤戕天和,狂药害正礼。
可惜竹溪逸,不饮颍之水。
名教有馀乐,公未知趣耳。
注释
烂醉:过度饮酒。生涯:一生,生活。
小人:比喻品行卑劣的人。
甘醴:甜酒,比喻诱惑。
斧斤:斧头和锯子,借指破坏。
戕:伤害,破坏。
天和:自然的和谐。
正礼:正当的礼仪。
竹溪逸:竹溪隐士,指超脱尘世的人。
不饮:不选择饮用。
名教:儒家的伦理教化。
趣:趣味,理解。
翻译
沉湎于酒并非生活的常态,小人就像甜酒般容易沉迷。砍伐破坏了自然和谐,狂妄之药会败坏正当的礼仪。
可惜竹溪隐士的选择,他不喝那颍水。
儒家伦理虽有余乐,但你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乐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清湘蒋省干酒色财气韵(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
"烂醉非生涯,小人若甘醴" 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形容那些贪图享乐、沉迷酒色的人,他们就像无法满足的无底洞一样,即使获得再多的快乐,也无法填满他们内心的空虚。"非生涯"指的是没有边际的欲望,而"甘醴"则象征着美味但有害的东西。
接下来的"斧斤戕天和,狂药害正礼",作者批判了那些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礼仪之人。"斧斤戕天"形容他们的行为无视天理,而"狂药害正礼"则指这些人的行为如同毒药一般,摧毁着应有的道德和规矩。
"可惜竹溪逸,不饮颍之水" 一句,表达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怀念。作者感到遗憾的是,如今人们已经不再追求那种简单、自然的生活,而是沉迷于物欲之中。"竹溪逸"指的是隐逸的生活,而"颍之水"则象征着清澈、纯净的生活。
最后,"名教有馀乐,公未知趣耳",作者表达了对当时人们不懂得欣赏和享受真正文化教育所带来的乐趣的惋惜。"名教"指的是正统的道德教育,而"馀乐"则是通过这种教育能够得到的纯粹快乐。"公未知趣耳"则暗示那些沉迷于物质享乐的人们,对真正的文化乐趣缺乏了解和欣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批判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传统道德与文化教育价值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