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容光虽荷天开明,孤忠竟与时已矣全文

容光虽荷天开明,孤忠竟与时已矣

明 · 薛瑄
广汉之山甲西蜀,闻有石岩在山麓。
想当英杰未遇时,携书独向岩间读。
岩间日月閒且长,远从虞夏窥黄唐。
幽探造化鬼神变,明察典礼人道常。
古书遍读饱经济,一朝适与风云际。
社稷频将赤手扶,砥柱不逐洪波逝。
金轮腾踔乾与坤,冥冥九宇皆兵氛。
要除和议正人极,誓迎北辙归中原。
其如䜛口增萋斐,一斥南荒垂二纪。
容光虽荷天开明,孤忠竟与时已矣
俯仰于今几万秋,名将江汉无停流。
思公招公公不起,遥想寒岩添我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张魏公在广汉山麓的石岩中潜心读书的场景,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和后来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诗人薛瑄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张魏公的人生历程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敬仰和怀念。

诗中提到的“广汉之山甲西蜀”,点明了地点,暗示了张魏公所在之地的地理位置重要。接着,“闻有石岩在山麓”引出读书岩的所在,预示着这里将成为张魏公求知的圣地。诗人想象张魏公在岩间“携书独读”的情景,展现了他专心致志、勤奋好学的形象。

“岩间日月閒且长,远从虞夏窥黄唐”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张魏公在岩间度过的时间之长,以及他在广泛阅读古代典籍的过程中,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探索。通过“幽探造化鬼神变,明察典礼人道常”,进一步强调了张魏公在学术上的深邃思考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深刻洞察。

“古书遍读饱经济,一朝适与风云际”两句,揭示了张魏公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最终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接下来的“社稷频将赤手扶,砥柱不逐洪波逝”形象地描绘了张魏公在国家危难之际,以个人之力支撑大局,坚守正义,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

“金轮腾踔乾与坤,冥冥九宇皆兵氛”两句,描绘了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而张魏公则“要除和议正人极,誓迎北辙归中原”,表达了他坚决反对妥协,主张恢复国土的决心。然而,“其如䜛口增萋斐,一斥南荒垂二纪”两句,暗示了张魏公的努力并未得到预期的结果,他被贬谪至南方,长达二十二年。

“容光虽荷天开明,孤忠竟与时已矣”两句,表达了对张魏公虽有才华和忠诚,却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最后,“俯仰于今几万秋,名将江汉无停流”两句,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以及像张魏公这样的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思公招公公不起,遥想寒岩添我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张魏公的深深怀念和对未能与其共事的遗憾,以及对张魏公所处环境的同情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张魏公生平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的风采,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进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