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时有蜂儿,趁杨花不定
出处:《散馀霞》
宋 · 毛滂
墙头花□寒犹噤。
放绣帘昼静。
帘外时有蜂儿,趁杨花不定。
阑干又还独凭。
念翠低眉晕。
春梦枉恼人肠,更厌厌酒病。
放绣帘昼静。
帘外时有蜂儿,趁杨花不定。
阑干又还独凭。
念翠低眉晕。
春梦枉恼人肠,更厌厌酒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春日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愁思与孤独感。
"墙头花□寒犹噤" 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这里的“花”未具体指明,但从下文蜂儿趁杨花可知,应是某种春花,它们在墙头静静绽放,却又带着一丝寒意和无言的哀愁。
"放绣帘昼静" 展示了室内的宁静与安逸。诗人拉开了精致的帘幕,享受着午后清凉的寂静时光。
"帘外时有蜂儿,趁杨花不定" 描述了一幅生动的春景画面。蜂儿在帘外穿梭于杨花之间,不停地采集花蜜,却又显得有些忙碌而无常。这既是对自然界活力的一种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稳定与不安。
"阑干又还独凭" 诗人再次回到室外,站在栏杆旁,孤独地倚靠着。这里的“阑干”通常指的是长廊或高台的栏杆,这里则是诗人的一个独特立足之处。
"念翠低眉晕" 诗人思绪万千,心中所怀抱的“翠”,可能是一种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许是某个深藏于心底的情感。低垂的眉目间透露出一丝哀愁。
"春梦枉恼人肠,更厌厷酒病"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春日美好而易逝去的无奈,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绪纠葛与痛楚。这里的“更厌厥”暗示着酒精带来的病痛,这里的“病”,不仅是身體上的,更可能是心灵上的苦恼。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怀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