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霞踏月半区宇,山水名胜随攀跻
饱知浊世一朝菌,摆落羁絷全天倪。
穿霞踏月半区宇,山水名胜随攀跻。
我来欣逢大条左,握手便许论刀圭。
蕊珠七言素探讨,敷析秘奥开群迷。
绵绵玄牝斡两曜,夜半虚室腾虹霓。
同居蜀客话清简,物理返笑庄生齐。
坳堂烛暗坐顷刻,石头路净缘高低。
倾壶随意荐岩果,不假沆瀣求交梨。
他年相就养灵液,肯复自弃沦尘泥。
蓬洲阆苑恣游宴,有句更继肩吾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清淮西:淮河西部的荒凉之地。战血:战争留下的血腥痕迹。
羁絷:束缚,限制。
大条左:豪杰或重要人物。
刀圭:比喻深刻的道理。
蕊珠七言:可能指某种诗体或秘籍。
玄牝: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象征宇宙的根源。
肩吾:古代诗人,此处可能指模仿或继承其风格。
翻译
人生在清淮西部的荒野,战争的痕迹让孤魂哀泣。深知乱世如短暂的菌类,挣脱束缚,追求自由。
踏霞月,游遍山水名胜,攀登不止。
我在此遇见了豪杰,握手交谈,谈论深奥的道理。
深入探索蕊珠七言诗的奥秘,解开众人疑惑。
神秘的力量如同旋转的天地,夜晚的静室中光影闪烁。
与蜀地友人清谈,世间道理如庄子般令人发笑。
在昏暗的凹室中短暂相聚,石板路清晰可见。
随意斟酒,献给山岩上的果实,无需寻求仙界的交流。
将来共享灵液,怎肯自我沉沦于世俗。
在蓬莱仙境尽情宴游,诗句接续着肩吾的风格。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镃所作,名为《赠道士张易》。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给道士张易的贺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士清高脱俗生活状态的赞美,以及自己对于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道人生长清淮西,地荒战血孤鬼啼”两句描绘了一种偏远而又带有历史沧桑感的环境,道士居住的地方远离尘世,曾经的战争留下了伤痕,而今只有孤魂在夜间啼泣。
接着,“饱知浊世一朝菌,摆落羁絷全天倪”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认识和超脱,通过道士不染尘埃、清净自守的生活态度来批判现实世界的污浊。
“穿霞踏月半区宇,山水名胜随攀跻”则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美好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能够像道士一样自由自在。
“我来欣逢大条左,握手便许论刀圭”两句中,“欣逢”一词用得非常传神,表达了一种幸运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而“论刀圭”则可能是指讨论道家修炼之法或其他高深的学问。
“蕊珠七言素探讨,敷析秘奥开群迷”一句中,“蕊珠七言”很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道教经典或者咒语,而“敷析秘奥”则表明诗人对于这些神秘知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绵绵玄牝斡两曜,夜半虚室腾虹霓”描写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其中“玄牝”可能是指道士修炼时所达到的某种境界,而“腾虹霓”则是一幅奇幻瑰丽的画面。
“同居蜀客话清简,物理返笑庄生齐”两句中,“蜀客”指的是四川地区的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和道士共同讨论自然哲学和庄子思想。
“坳堂烛暗坐顷刻,石头路净缘高低”一句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其中“ 坳堂”可能是某种特殊的道观建筑,而“石头路净”则表达了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
“倾壶随意荐岩果,不假沆瀣求交梨”两句中,“倾壶”意味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而“不假沆瀣”则强调了纯洁无伪的友谊。
“他年相就养灵液,肯复自弃沦尘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展望和期许,即希望能够像道士一样修炼成仙,超脱凡尘。
最后,“蓬洲阆苑恣游宴,有句更继肩吾题”则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继续探讨这些高深话题的热情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