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少休入西山,幽寻遍崖颠全文

少休入西山,幽寻遍崖颠

出处:《赠江西吴定夫
宋 · 刘宰
定夫江海士,瘦骨如臞仙。
翩然及吾门,不假左右先。
我方厌尘埃,一笑喜相延。
肩悬两破囊,既见始解缠。
我欲具杯酒,割鸡烹小鲜。
自言乃长斋,不受世荤膻。
少休入西山,幽寻遍崖颠
山空四无人,白眼问青天。
洞口得老翁,守死易一编。
高谈慰寂寞,其然岂其然。
去去不忍别,解衣示勤拳。
及归已弥旬,为我少留连。
道逢一病媪,背偻两足挛。
津头见羁旅,数口依败船。
料理穷晨昏,奔走环市廛。
足挛不良行,结庐倚墙垣。
船败不可航,买舟捐万钱。
为虑极靡密,要使终安全。
诘旦拟东还,既夕重周旋。
嗟子尘外客,而结区中缘。
吾衰不能尔,愧汗与涕涟。
或疑破囊中,探用若流泉。
子岂费长房,一壶挂檐前。
或疑瞿昙老,济世法无边。
勤君为此来,昏顽警沈绵。
君师鲁东家,二说当舍旃。
理一而分殊,先儒有遗言。
君归更商略,书来慰残年。

注释

江海士:指志向远大、超脱世俗的人。
臞仙:形容清瘦如仙的人。
翩然:轻盈的样子。
尘埃:比喻世俗之事。
破囊:贫穷的象征,这里指简朴的生活。
长斋:长期素食,指修行者的生活方式。
荤膻:指肉类食物,常用来指世俗的饮食。
西山:泛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幽寻:寻找幽静之处。
洞口:山洞入口。
老翁:年老的男子。
昏顽:愚钝顽固。
沈绵:形容病情严重或精神疲惫。
鲁东家:可能指某位学问渊博的人。
舍旃:放弃,舍弃。
遗言:前辈留下的教导或指示。
商略:商量讨论。
书来:期待收到书信。

翻译

决定成为江海之士,他的身形瘦削如清瘦的仙人。
他轻盈地来到我家门前,无需通报就直接进来。
我正厌倦尘世,见到他满心欢喜地迎接。
他肩上挂着两个破旧的钱袋,一见面就解开它们。
我打算备好酒菜,杀鸡烹鱼招待他。
他自己说持守长斋,不吃世俗的荤腥。
稍作休息后他进入西山,遍寻幽静的崖顶。
山中空旷无人,他仰望青天,眼神犀利。
在山洞遇见一位老翁,坚守着一本经书。
高谈阔论驱散了他的孤独,但是否真的如此呢?
离开时依依不舍,脱下衣服表示深情厚意。
他回去后过了十天,还希望我多陪伴他。
路上遇到一位病弱的老妇,背驼脚瘸,生活困苦。
她在渡口看到流浪者,一家几口依靠破船度日。
她忙碌于清晨和黄昏,奔波于市场之间。
因脚疾行走不便,她的房子靠着墙垣。
船破无法航行,她卖掉它换取钱财。
她考虑周全,只求家人最终平安。
次日早晨她打算回家,傍晚又折返回来。
感叹你这位超脱尘世的客人,却与世间俗事相连。
我年迈力衰,无法做到这些,内心充满愧疚和泪水。
有人怀疑你从破囊中拿出的智慧,如同泉水般流淌。
你难道不是像长房那样,只需一壶挂在屋檐前就能解决问题吗?
也有人认为你是如佛陀般,佛法无边能济世。
你勤勉来访,让我这个愚钝之人警醒。
你的老师是鲁东家,这两种说法应该舍弃。
道理虽一,但表现形式各异,古人的遗训仍有深意。
你回去后再详细讨论,期待你的书信安慰我的晚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与世隔绝,生活简朴却心怀济世之情的境况。诗中的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定夫江海士,瘦骨如臞仙。”开篇即以“定夫”指代隐者,形容其体态瘦弱却如同仙人般超脱尘世。接着,“翩然及吾门,不假左右先。”表明这位隐者不需借助任何外在力量,便自然而然地到达诗人的居所。

“我方厌尘埃,一笑喜相延。”诗人对尘世的繁华感到厌倦,而与隐者一笑相逢,心中充满了喜悦。“肩悬两破囊,既见始解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隐者的简朴生活和其内在的豁达。

“我欲具杯酒,割鸡烹小鲜。”诗人表达了与隐者共饮美酒,享受简单而纯粹乐趣的心愿。“自言乃长斋,不受世荤膻。”隐者以清修自持,不染世俗的污秽。

“少休入西山,幽寻遍崖颠。”诗人与隐者一同进入深山,探索那些隐秘而幽静的地方。“山空四无人,白眼问青天。”在这宁静而空旷的山中,只有他们两人的身影,以及对苍天的好奇和询问。

“洞口得老翁,守死易一编。”遇见洞中的老者,他以平淡的心态面对生与死,如同编织一件简单的衣物。“高谈慰寂寞,其然岂其然。”诗人在这里感叹隐者的高尚谈吐,以及他们对待世事的豁达态度。

“去去不忍别,解衣示勤拳。”当分别之际,诗人难以割舍,而隐者则慈祥地展示着他勤劳的手背。“及归已弥旬,为我少留连。”诗人的归途中,时间仿佛变得漫长,而隐者留给他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东西,更有精神上的支持。

接下来的几句:“道逢一病媪,背偻两足挛。津头见羁旅,数口依败船。”描绘了一位行脚匠人和一艘破船中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困顿,却仍旧坚持着对生活的希望。

“料理穷晨昏,奔走环市廛。足挛不良行,结庐倚墙垣。”这段描写了匠人的妻子,在贫困中忙碌着处理家务,丈夫则因脚病而行动不便,只能在破庙里依靠墙壁。

“船败不可航,买舟捐万钱。为虑极靡密,要使终安全。”破船无法航行,他们不得不花费巨资购买新船,以确保家族的安全。

“诘旦拟东还,既夕重周旋。”匠人家庭计划东归,却因种种原因而不断推迟。“嗟子尘外客,而结区中缘。”诗人感叹这家人虽然生活在世俗之外,但仍旧与尘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吾衰不能尔,愧汗与涕涟。”诗人感到自己年迈力衰,对于无法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而感到羞愧和自责。“或疑破囊中,探用若流泉。”这里的“破囊”可能象征着匠人的生活状况,而“探用若流泉”则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心与支持。

“子岂费长房,一壶挂檐前。”这句暗示了匠人家庭的困顿,他们可能无法承担起居住在更好的地方的费用。“或疑瞿昙老,济世法无边。”这里的“瞿昙”可能是对佛教用语的借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匠人家庭所体现出的慈悲和宽容。

“勤君为此来,昏顽警沈绵。”这句强调了匠人的勤劳,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不懈努力。“君师鲁东家,二说当舍旃。”可能是在提及某种学说或是对匠人家庭的劝导。

“理一而分殊,先儒有遗言。”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中“理一”即万物归于一个根本原则,而“分殊”则指的是具体事务的多样性,以及对古圣先贤遗留的话语的尊崇。

最后,“君归更商略,书来慰残年。”诗人劝告匠人家庭在返回之时要更加审慎地规划未来,并通过信件来安慰那些尚存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