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公得陈髯,志力两夭矫
出处:《陈仲鱼孝廉索赋经函诗率成二十韵》
清 · 顾千里
两宋并注疏,越中出最早。
后则蜀有之,沿革例了了。
今均无见者,款式讵司晓。
惟建附释音,三山别离造。
黄唐跋《左传》,其语足参考。
流传为十行,一线独绵藐。
胜国在南雍,修多元渐少。
递变闽监毛,每次加潦草。
年来几同人,深欲白丑好。
谓此已仅存,究遗乃当抱。
寓公得陈髯,志力两夭矫。
尽收十一种,鸡蹠食庶饱。
閟时玉蕴椟,开处签飞漂。
题咏遍名流,善颂子孙保。
阿谁负大力,悉举重梨枣。
海内家一编,落叶将毋扫。
惜哉西湖局,雅志败群小。
苦争自痴绝,未障狂澜倒。
眼前散云烟,隙里驰騕袅。
抚函三叹息,冉冉吾其老。
后则蜀有之,沿革例了了。
今均无见者,款式讵司晓。
惟建附释音,三山别离造。
黄唐跋《左传》,其语足参考。
流传为十行,一线独绵藐。
胜国在南雍,修多元渐少。
递变闽监毛,每次加潦草。
年来几同人,深欲白丑好。
谓此已仅存,究遗乃当抱。
寓公得陈髯,志力两夭矫。
尽收十一种,鸡蹠食庶饱。
閟时玉蕴椟,开处签飞漂。
题咏遍名流,善颂子孙保。
阿谁负大力,悉举重梨枣。
海内家一编,落叶将毋扫。
惜哉西湖局,雅志败群小。
苦争自痴绝,未障狂澜倒。
眼前散云烟,隙里驰騕袅。
抚函三叹息,冉冉吾其老。
鉴赏
这首清代顾千里的诗,以评述和感慨为主题,围绕着古代典籍的流传与保护展开。首句提到两宋时期已有详细的注疏版本,而越地尤为突出,后来蜀地也有,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版本似乎都消失了,只剩建州附释音和三山的独特版本。诗人引用黄唐跋《左传》的例子,说明这些文献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南宋时期,经书的校订逐渐减少,福建监本尤其粗糙。近年来,一些学者致力于恢复原貌,如陈仲鱼孝廉搜集了十一种版本,虽然珍贵,却如同鸡蹠(比喻微小),只能勉强满足需求。书籍被妥善收藏,题咏众多名流,期望子孙能珍视。
诗人感叹,尽管有陈仲鱼这样的学者努力,但国内尚无完整的一编,如若不加整理,恐怕会被遗忘。他惋惜西湖地区的学术氛围败于争斗,未能阻止粗鄙之风。他认为,如果不能阻止这种混乱,美好的学术传统将难以留存。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面对散乱的经学文献,他不禁叹息,岁月匆匆,自己也已老去。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献传承的忧虑,以及对学术纯净环境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