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骊珠六十九,谁谓橐中贫全文

骊珠六十九,谁谓橐中贫

宋 · 刘克庄
英鉴高千古,名尤不假人。
周惟十夫哲,汉止一儒醇。
圣笔严褒贬,臣材岂拟伦。
骊珠六十九,谁谓橐中贫

注释

英鉴:卓越的见识。
千古:千年流传。
名:名声。
假:借助。
周:周朝。
十夫哲:十个贤能的大夫。
汉:汉朝。
一儒醇:一位纯粹的儒家学者。
圣笔:圣人的笔触。
褒贬:赞扬和批评。
臣材:臣子的才能。
拟伦:相提并论。
骊珠:比喻珍贵的珍珠。
六十九:虚指数量多。
谁谓:谁能说。
橐中贫:口袋里看似贫穷。

翻译

英明的鉴赏流传千秋,名声无需借助他人。
周代有十个贤明的大夫,汉代只有一位纯粹的儒家学者。
圣人的笔触严格区分善恶,臣子的才能怎能相提并论。
他有六十九颗珍贵的珍珠,谁会说他的才识匮乏呢?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自豪与自信之情的古诗,通过对比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才华和贡献,来表达个人对于自身才学与价值的肯定。诗中“英鉴高千古,名尤不假人”一句,强调了诗人的名声如同英杰之辈,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即可流传千古。紧接着,“周惟十夫哲,汉止一儒醇”两句,则是通过历史的对比来凸显个人才学的独特与重要性,其中“周”指的是西周时期,十位哲人可能暗指当时的杰出人物;而“汉”则代表了东汉时期,“一儒醇”表明在那个时代中,只有一位真正的儒家学者被广泛认可。

接下来的“圣笔严褒贬,臣材岂拟伦”两句,进一步强调诗人对于个人才华与价值的自信。其中,“圣笔”指的是皇帝或有权势的人手中的笔墨,他们的评价既能抬举也能打击;而“臣材”则是诗人用来形容自己才能的谦词,通过反问“岂拟伦”表明自己的才华绝不平庸,与他人不可相提并论。

最后,“骊珠六十九,谁谓橐中贫”两句,则是借用古代传说中的珍贵之物——骊珠来比喻诗人的才能。骊珠共有六十九颗,每一颗都价值连城,因此“谁谓橐中贫”直接挑战了那些可能质疑或贬低诗人才华的人,表明自己的才华如同珍贵的骊珠,是不容置疑的财富。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