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交明允知坡颍,喜少公文更雅醇
出处:《怀王制参》
宋 · 刘克庄
因交明允知坡颍,喜少公文更雅醇。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未挥潞国告廷制,久作河阳入幕宾。
自古埙篪宜送奏,开元张垍与张均。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未挥潞国告廷制,久作河阳入幕宾。
自古埙篪宜送奏,开元张垍与张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交明允:交往公正坦诚。坡颍:指苏轼和颍州。
儒林:文人学士的群体。
宰相:古代最高行政长官。
潞国:地名,代指官职。
廷制:朝廷的命令或制度。
河阳:地名,古代郡名。
幕宾:古代官员的随从或幕僚。
埙篪:古代两种乐器,象征兄弟和睦。
开元:唐玄宗年号。
张垍:唐朝宰相张说的儿子。
张均:张垍的弟弟,也是唐朝官员。
翻译
因为交往深知你公正坦诚,对苏轼和颍州的诗文赞赏不已。正庆幸文坛能有你这样的人才,却遗憾宰相未能留住这样的人才。
还未施展你在潞国的政治理想,长久以来你作为河阳幕僚陪伴左右。
自古以来兄弟和睦如同音乐和谐,就如开元时的张垍与张均一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怀王制参》。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表达对朋友或同僚的怀念之情。
"因交明允知坡颍,喜少公文更雅醇。"
这一句表明了诗人与明允(可能是朋友或同僚)的交情深厚,对方的文学作品有着很高的评价,觉得其文章更加优美和醇厚。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这里“儒林”指的是士大夫或学者之林,作者感到欣慰的是在学术界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但同时也感到惋惜,因为这样的人才在朝廷中未被重用。
"未挥潞国告廷制,久作河阳入幕宾。"
诗人表达了自己尚未有机会在朝廷中展现才华,只能长期担任河阳的幕僚工作。
"自古埙篪宜送奏,开元张垍与张均。"
最后两句,作者提到自古以来,总有一些人才通过上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以唐代的张垍和张均为例,这两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才华未被发现者的同情,以及个人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士人对于学术、文学以及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