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出处:《望江道中》
宋 · 陆游
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
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吾道:我追求的道路。非邪:不是错误的。
旷野:空旷的野外。
江涛:江上的波涛。
去何之:流向何处。
起随:跟随。
乌鹊:乌鸦和喜鹊。
翻后:振翅飞翔之后。
宿及:到达并停留。
牛羊欲下时:牛羊准备归栏的时候。
风力:风的力量。
帆力健:船帆更加有力。
橹声:划桨的声音。
雁声悲:大雁哀鸣的声音。
晚来:傍晚。
入淮南路:进入淮河之路。
红树:红色的树木。
青山:青翠的山峦。
合有诗:似乎应该有诗篇描绘。
翻译
我追寻的道是否偏离,在这空旷野外江涛奔流不知所终。跟随乌鹊振翅翻飞之后,夜晚降临牛羊归栏之际。
风力逐渐增强,推动着船帆更有力,桨声中常常夹杂着大雁的哀鸣。
傍晚时分,我又驶向淮河之路,红树青山构成一幅诗意的画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望江道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旷野间行走,面对江涛奔流的景象。首句“吾道非邪来旷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道路选择的坚定,即使身处荒野也不改初衷。次句“江涛如此去何之”,则借江水的汹涌,暗示人生的未知与旅途的艰险。
第三句“起随乌鹊初翻后”,通过乌鹊翻飞的形象,寓言自己如鸟儿般追寻方向,不畏艰难。第四句“宿及牛羊欲下时”,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旅途的漫长。
第五、六句“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通过风帆和雁鸣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风力增强象征着前行的动力,而雁声的悲凉则可能寓示着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傍晚时分,诗人行至淮南路,沿途的红树青山触发了他的诗兴,暗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江涛、乌鹊、牛羊、风帆、雁声等意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