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塔初从地,焚香欲遍空
出处:《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唐 · 沈佺期
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金人来梦里,白马出城中。
涌塔初从地,焚香欲遍空。
天歌应春籥,非是为春风。
金人来梦里,白马出城中。
涌塔初从地,焚香欲遍空。
天歌应春籥,非是为春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肃肃:形容寂静无声。莲花界:佛教中的清净世界,比喻极乐之地。
荧荧:形容光亮闪烁。
贝叶宫:指佛教寺庙,贝叶用来书写经文。
金人:可能象征佛像或神圣的形象。
白马:佛教中常用来象征智慧或圣洁。
涌塔:高耸的佛塔仿佛从地下涌出。
焚香:点燃香火,用于宗教仪式。
天歌:赞美神灵的歌声。
春籥:春天的乐器,象征生机与和谐。
春风:春天的风,这里可能象征新生或希望。
翻译
寂静的莲花世界,明亮的贝叶宫殿。金色的人影在梦境中显现,白马从城内悠然而出。
巨大的佛塔从地面涌起,焚烧的香烟弥漫天空。
天籁之音响应着春天的乐曲,而非只为春风而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佛寺之旅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莲花界和贝叶宫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慈恩寺庄严而又神圣的氛围。"金人来梦里"与"白马出城中"则是对皇太子游寺时盛大场面的生动刻画,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的"涌塔初从地,焚香欲遍空"进一步渲染了佛教礼仪的庄严与神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信仰或精神寄托的一种向往。而最后两句"天歌应春籥,非是为春风"则表明这场游寺活动并非仅仅为了欣赏春景,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宗教或者政治含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的精致描绘,以及对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