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
出处:《观寺中盂兰盆会有叹》
宋 · 宋伯仁
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
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
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欣欣:形容心情愉快或充满希望的样子。祖先:家族的前辈或已故亲人。
梵杵:佛教用语,指僧人敲击的木鱼。
丁东:形容木鱼声。
月二更:夜晚的第二个时辰,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点至12点。
纸钱:烧给死者的冥币。
香篆:点燃的香烟缭绕形成的图案。
冷:寂静、凄清。
真哭:真心实意的哭泣。
两三声:极少的哭声。
翻译
满怀欣喜前来寻找祖先的名字,僧人的木鱼声在月夜二更时分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寺庙举行盂兰盆会的场景。诗人通过对环境与行为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祖先崇拜仪式的反思。
"欣欣来认祖先名"一句,表现出人们对祖先的记忆与寻觅之情,"梵杵丁东月二更"则描绘出夜晚寺庙内外的宁静与神秘。梵钟和钉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崇尚佛理的氛围。
"满地纸钱香篆冷"一句,通过对散落在地上的纸钱和香炉内熄灭香烟的描写,反映出仪式后的荒凉与冷清。这里的纸钱象征着人们对于祖先或逝者的祭祀,而其散落一地又暗示了人们心中对于这些传统活动的态度。
"更无真哭两三声"则是对参与者情感表达的一种讽刺。在这样的宗教与纪念仪式中,人们往往缺乏真正的情感流露,而是出于礼节或习惯,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场宗教仪式的画面,更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环境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待传统文化的一种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