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闻凋敝渐非古,恺悌今逢贤府主
出处:《送沈太守大楠之延平》
明 · 林文俊
我昔与子投气分,爱子胸襟无俗韵。
几岁为郎坐粉闱,一麾出守还山郡。
郡城楼阁枕山巅,二水交流汇其前。
近郭千家灯火市,缘溪万顷桑麻田。
比闻凋敝渐非古,恺悌今逢贤府主。
敷政还回列县春,洗冤更有随车雨。
闽中道脉却在兹,城南尚有延平祠。
祠下溪毛清可摘,门墙仰止有馀师。
几岁为郎坐粉闱,一麾出守还山郡。
郡城楼阁枕山巅,二水交流汇其前。
近郭千家灯火市,缘溪万顷桑麻田。
比闻凋敝渐非古,恺悌今逢贤府主。
敷政还回列县春,洗冤更有随车雨。
闽中道脉却在兹,城南尚有延平祠。
祠下溪毛清可摘,门墙仰止有馀师。
鉴赏
此诗描绘了送别沈太守前往延平时的场景与对延平的赞美。首句“我昔与子投气分”,表达了诗人与沈太守之间深厚的友情。接着,“爱子胸襟无俗韵”赞扬了沈太守不凡的气质和高雅的风度。
“几岁为郎坐粉闱,一麾出守还山郡”两句,描述了沈太守从京城任职到地方治理的过程,表现了他的勤勉与忠诚。“郡城楼阁枕山巅,二水交流汇其前”描绘了延平郡的自然美景,山城楼阁与蜿蜒的河流相映成趣。
“近郭千家灯火市,缘溪万顷桑麻田”则展现了延平郡的繁荣景象,灯火通明的集市与广阔的农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接下来,“比闻凋敝渐非古,恺悌今逢贤府主”表达了对延平现状的担忧,同时也对沈太守的到来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带来新的生机。
“敷政还回列县春,洗冤更有随车雨”赞颂了沈太守施政的智慧与公正,比喻他的到来如同春雨滋润万物,不仅带来政治上的清明,也解除了百姓的冤屈。最后,“闽中道脉却在兹,城南尚有延平祠”强调了延平在福建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祠下溪毛清可摘,门墙仰止有馀师”则以延平祠为象征,表达了对沈太守品德与才能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延平郡的自然风光、社会风貌以及对沈太守的深切期待,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地方治理与文化建设的关注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