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
出处:《寄题任子严漕使盘园》
宋 · 张镃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
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
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
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
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
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
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身:自身。即:就是。
林园:园林。
不世功:非凡功绩。
喜惊:惊喜。
规模:文学规模。
雄文:杰出的文章。
景物:景色。
时贤:当代贤才。
前辈:前辈人物。
风流:风采。
何敢似:怎敢相比。
评论:评价。
声形隔:音信不通。
真乐:真正的快乐。
触处通:处处相通。
翻译
我身处园林之中,感叹此生没有显赫功绩,却惊喜发现还有人与我有相同感受。在文学的规模和内容上,我们相互竞争,诗中的景致和当代贤才混杂其中。
对于前辈们的风采,我怎敢妄自比拟,但后人的评价或许会公正无私。
过去我们虽然音信不通,但现在何处都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名为《寄题任子严漕使盘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自然景物和文化艺术共鸣的情感,以及对前辈风流的尊崇与自谦之情的诗篇。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自己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对于能有志同道合的人共享这种境界感到非常高兴。
"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文化艺术竞相辉映的氛围,其中“规模”指的是园林的布局,“文里”则是文人的聚集之地;“景物时贤”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美好景致的赞赏,而“杂咏中”则显示出一种多声部和谐的艺术氛围。
"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 这两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前人的风格无法企及的自谦,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后世公正的评价。
最后两句“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与艺术之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无需言语就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林景致、文化艺术氛围以及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以及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我定位的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