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黄州王学士,不妨借我华阳巾
出处:《和清江韩伯善 其二》
宋末元初 · 王义山
世间利欲久胥沦,才有诗书不是贫。
三极经纶须是学,一毫愧怍便非人。
充之家国而天下,穷则江湖一钓纶。
寄语黄州王学士,不妨借我华阳巾。
三极经纶须是学,一毫愧怍便非人。
充之家国而天下,穷则江湖一钓纶。
寄语黄州王学士,不妨借我华阳巾。
注释
胥沦:沉沦,陷入困境或沉迷于世俗欲望。诗书:指文化和知识,这里强调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愧怍:惭愧,内心感到有罪或羞耻。
华阳巾:古代隐士常戴的头巾,象征隐居生活。
翻译
世间的名利欲望长久以来使人沉沦,只有拥有诗书才不会被视为贫穷。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知识,哪怕有一丝惭愧就失去了人的本性。
学问可以充实国家,即使在困厄中也能像渔夫一样以钓鱼为乐。
我想对黄州的王学士说,你何不借我一块华阳巾,让我过上隐士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王义山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属于中唐以降文人诗风的延续。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哲学思考。
"世间利欲久胥沦"一句,指的是世俗之中的人们长久地沉迷于物质欲望之中,如同潮水一般不断涌来。这不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超越世俗束缚的渴望。
"才有诗书不是贫"则是说,只要拥有文学和知识,即便物质上不富裕,也不算贫穷。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财富的重视,以及通过文化修养来提升个人品位的理念。
接下来的两句"三极经纶须是学,一毫愧怍便非人"则表达了对于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的强调。"三极"指的是天、地、人,意在强调对宇宙万物的认识与理解;"经纶"则是指古代典籍中的精髓。诗人认为,要通过不断学问来提升自己,任何微小的羞愧和不耻,都不是真正的人格。
"充之家国而天下,穷则江湖一钓纶"这两句,则是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无论是在富裕还是贫困的情况下,个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寄语黄州王学士,不妨借我华阳巾"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赠言。这里的"华阳巾"可能是指某种物品或象征性的礼物,通过这样的交换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哲学思考,更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独立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