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望断沧海边,尺书西来谁与传
出处:《乱后得袁二丈书》
明 · 宗臣
浮云望断沧海边,尺书西来谁与传。
眼前盗贼至今日,赋里江山非昔年。
清世何人洗兵马,孤城有客愁烽烟。
紫芋黄菊漫消息,秋风欲上湖东船。
眼前盗贼至今日,赋里江山非昔年。
清世何人洗兵马,孤城有客愁烽烟。
紫芋黄菊漫消息,秋风欲上湖东船。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乱后得袁二丈书》,是明代诗人宗臣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乱之后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浮云望断沧海边”,以浮云比喻战乱的动荡,沧海边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尺书西来谁与传”一句,通过一封从西方寄来的简短书信,引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信息传递的感慨。
“眼前盗贼至今日,赋里江山非昔年。”这两句直抒胸臆,指出当前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与过去山河壮丽、国泰民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和哀叹。
“清世何人洗兵马,孤城有客愁烽烟。”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在清明的时代,为何无人能平息战乱?孤城中的客人愁于烽火连天,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最后,“紫芋黄菊漫消息,秋风欲上湖东船。”以紫芋黄菊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秋风将至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诗人借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后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