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忧世心,世变若愿燎
出处:《木斋诗》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七日混沌离,穿凿争七窍。
硕果一失仁,百体俱弗肖。
巧诈日横生,售朴至深溺。
圣人忧世心,世变若愿燎。
安得至木资?与世作津桥。
学斋取木名,众巧不同调。
回愚与参鲁,入室得道要。
岂是灰槁人,灭心比灭爝。
君看记须鸡,人方诋不鹞。
硕果一失仁,百体俱弗肖。
巧诈日横生,售朴至深溺。
圣人忧世心,世变若愿燎。
安得至木资?与世作津桥。
学斋取木名,众巧不同调。
回愚与参鲁,入室得道要。
岂是灰槁人,灭心比灭爝。
君看记须鸡,人方诋不鹞。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木斋诗》,通过对"七窍"的开凿和"硕果失仁"的隐喻,表达了对社会世态的深刻观察。诗人批评了世间的巧诈横行和淳朴之德的丧失,感叹圣人忧虑世事却无法改变现状,如同木头般质朴无华,希望能成为沟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
"学斋取木名"一句,暗示了诗人以木为名的居所寓含了其朴素的追求,与众人的巧伪形成对比。"回愚与参鲁",意指通过学习和反思,回归朴实,达到领悟真理的境地。诗人强调,自己并非消极的"灰槁人",而是希望通过灭除私心,如灯火般照亮他人,而非被人诋毁。
最后两句"君看记须鸡,人方诋不鹞",借鸡鸣提醒世人,即使被误解,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像鸡啼那样真实而坚定,而不像鹞鹰般狡诈。整首诗寓言性强,语言犀利,体现了杨维桢鲜明的个性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