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遍野亭无旧土,访回萧寺有遗僧
出处:《候马北安门外游慈恩寺后园有感》
明 · 李东阳
乱溪流水入荒塍,九曲湾头十丈藤。
寻遍野亭无旧土,访回萧寺有遗僧。
苍苔断处看将合,老树栽时记未曾。
莫怪疲僮淹送马,三年一到竟何能。
寻遍野亭无旧土,访回萧寺有遗僧。
苍苔断处看将合,老树栽时记未曾。
莫怪疲僮淹送马,三年一到竟何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一处荒废寺院的所见所感。首句“乱溪流水入荒塍”,以流水潺潺、溪流曲折,映衬出环境的荒凉与静谧。接着,“九曲湾头十丈藤”一句,通过藤蔓的生长,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时间的流逝。
“寻遍野亭无旧主,访回萧寺有遗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野亭无人,萧寺仅存遗僧,物是人非,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苍苔断处看将合,老树栽时记未曾。”苍苔与老树,既是自然界的见证者,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诗人通过观察这些自然景象,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过往的回忆。
最后,“莫怪疲僮淹送马,十年一到竟何能。”这句话既是对旅途劳顿的无奈,也是对时间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十年一到,意味着时光匆匆,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改变岁月的流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的深邃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