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置昌平策,归寻后土祠
出处:《送刘廷美待聘》
元 · 郑元祐
文皇南面日,刘楚北游时。
抗疏三公府,高名四海知。
近臣推得士,公论果无私。
坐置昌平策,归寻后土祠。
仲容为侄好,王述岂人痴?骥子难笼络,鹓雏足羽仪。
气纡商女怨,赋解洛神悲。
淮左辞攀桂,商颜罢茹芝。
长裾今已曳,好爵固应縻。
送子难为别,西门折柳枝。
抗疏三公府,高名四海知。
近臣推得士,公论果无私。
坐置昌平策,归寻后土祠。
仲容为侄好,王述岂人痴?骥子难笼络,鹓雏足羽仪。
气纡商女怨,赋解洛神悲。
淮左辞攀桂,商颜罢茹芝。
长裾今已曳,好爵固应縻。
送子难为别,西门折柳枝。
鉴赏
这首元代郑元祐的《送刘廷美待聘》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廷美的赞赏与祝福。首联“文皇南面日,刘楚北游时”以历史典故起笔,将友人比作古代贤臣,暗示其才德出众。颔联“抗疏三公府,高名四海知”描绘了刘廷美敢于直言,声名远播的形象。
颈联“近臣推得士,公论果无私”进一步赞扬他被近臣认可,公正无私的评价。接着,“坐置昌平策,归寻后土祠”暗指友人有治国之才,且心系社稷。尾联通过“仲容为侄好,王述岂人痴”赞美其家族人才辈出,以及“骥子难笼络,鹓雏足羽仪”表达对他的期许和对他才能的肯定。
中间两联通过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刘廷美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送别的不舍:“送子难为别,西门折柳枝”,以折柳寄寓离别之情,寓意深厚。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蕴丰富的赠别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