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唱幽林空谷应,渔归芳渚晚风腥
出处:《再和同寅潘应昌游钟山韵三首》
明 · 黄仲昭
丘陇高低六代陵,谁将尊酒酹遗灵。
蚀残断础荒苔合,剥尽丰碑野烧经。
樵唱幽林空谷应,渔归芳渚晚风腥。
英雄割据成何事,依旧青山枕翠溟。
蚀残断础荒苔合,剥尽丰碑野烧经。
樵唱幽林空谷应,渔归芳渚晚风腥。
英雄割据成何事,依旧青山枕翠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钟山历史遗迹的沧桑变迁与自然景观的壮丽。诗人以“丘陇高低六代陵”开篇,点出钟山作为六朝古都陵墓的象征,暗示了历史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接着,“谁将尊酒酹遗灵”一句,表达了对逝去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引出了对历史遗迹现状的感慨。
“蚀残断础荒苔合,剥尽丰碑野烧经”两句,通过描述历史遗迹的破败景象,如残缺的石基被青苔覆盖,丰碑上的文字被野火烧毁,形象地展现了时间对历史的侵蚀与遗忘。这种对比强烈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苍凉。
“樵唱幽林空谷应,渔归芳渚晚风腥”则转向自然界的生动描绘,通过樵夫的歌声在幽深的树林中回荡,以及渔舟归来时晚风带来的腥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英雄割据成何事,依旧青山枕翠溟”两句,诗人反思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他们的纷争与权力争夺最终留下了什么?答案是“依旧青山枕翠溟”,即历史的尘埃落定后,青山依旧,自然永恒。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融合了历史的沉思、自然的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