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绿阴下,追思秋日春
出处:《二十三日天气绝佳西军还二十四日东如绩溪》
宋末元初 · 方回
独坐绿阴下,追思秋日春。
眠蚕方放大,早麦欲尝新。
岂意贼生贼,忍闻人食人。
何时兵遂解,纵遣上城民。
眠蚕方放大,早麦欲尝新。
岂意贼生贼,忍闻人食人。
何时兵遂解,纵遣上城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独坐:独自坐着。追思:回忆。
眠蚕:正在孵化的蚕。
放大:破茧而出。
岂意:怎料。
贼生贼:盗贼兴起。
人食人:人吃人。
兵遂解:战争结束。
纵遣:即使允许。
上城民:城中的百姓。
翻译
独自坐在绿荫之下,回忆起秋天和春天的时光。正在孵化的蚕宝宝即将破茧,早熟的小麦也期待着收割品尝新鲜。
怎料想会有盗贼兴起,竟忍心听到人们互相残杀。
何时战争才能结束,让城中的百姓得以自由出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独坐沉思,心境复杂。诗人追忆秋日与春天的美好时光,似乎是在表达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怀念。在这种静谧中,即便是蚕虫的行动也显得格外从容,而早熟的麦子更是让人期待着新鲜果实的到来。
然而,诗人的心情随即变得沉重。"岂意贼生贼"一句透露出对战乱时期人们互相残杀、道德沦丧的痛惜和不解。而接下来的"忍闻人食人"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人性沦丧,令人感到悲哀。
最后两句"何时兵遂解,纵遣上城民"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尽快结束、军队撤离,以及希望让城中百姓能够获得自由的迫切期盼。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战乱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