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
出处:《李常侍书堂》
唐 · 无可
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
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
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结构:指研究、整理文献的工作。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檐前:房屋的屋檐下。
竹未生:暗示环境清幽,尚未栽种竹子。
涂油:指维护窗户,使其光滑或防止腐朽。
窗日早:清晨时光,表示勤奋早起。
阅椠:阅读古书的刻本或校勘书籍。
幌风轻:窗帘轻轻摇曳于微风中。
息架:书架间歇,指读书或整理书的间隙。
蛩惊客:蟋蟀的叫声使客人感到意外或惊醒。
垂灯:挂着的灯火,营造夜晚或静谧的氛围。
雨过城:雨已经过去,可能象征某种心境的转变或时间的流逝。
已应:想必已经,表示推测或肯定。
穷古史:深入研究并掌握了古代的历史。
师律:指在法学或规则方面的师承和造诣。
孰齐名:谁能与之齐名,强调其在该领域的杰出地位。
翻译
因研究古籍的需要,屋前还未长出竹子。清晨就忙着给窗框上油,微风吹动着窗帘显得格外轻盈。
书架间歇时,蟋蟀的叫声让客人感到惊奇,灯光低垂,雨刚刚掠过城池。
他已经精通了古代历史,谁的法学造诣能与他齐名呢?
鉴赏
诗人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古朴的图景。"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两句,展示了书堂所处环境的荒凉与宁静,似乎时间在这里凝固,连竹子也迟迟未能萌发。此情此境,不禁令人思考历史的沉重与时光的沧桑。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则描绘了书堂内的宁静与古雅。涂油的窗户透出淡淡晨光,而细微的风穿过幌帐,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中的息架蛩,即蜗居于书架之蛩虫,它们偶尔惊扰过往行人,而垂下来的灯笼在细雨过后的城市里摇曳生姿,描绘出一幅雨后静谧的夜景。
最后两句"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沉重记忆的回应和对文学传统深刻理解的自信。这里的“师”字意味着学习前人的智慧与艺术,而“律”则是指文学规律,“孰”字表示疑问,整句意为哪位古代文人能与我齐名?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书堂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于历史记忆和文学传统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