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顾鬼物护,斤斧诛箨龙
出处:《觅班竹作床》
宋 · 徐照
翠节老苔湿,湘妃泪遗踪。
莫顾鬼物护,斤斧诛箨龙。
不数汉水边,弃贼如草蓬。
杀青色玳瑁,六尺光照空。
俾我卧读书,魂梦来槐宫。
莫顾鬼物护,斤斧诛箨龙。
不数汉水边,弃贼如草蓬。
杀青色玳瑁,六尺光照空。
俾我卧读书,魂梦来槐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翠节:翠绿的竹节。湘妃泪:传说中湘妃的眼泪,象征哀愁或珍贵。
鬼物:这里可能指神话中的守护者或幻象。
箨龙:竹笋的别称,这里代指竹子。
汉水边:地理位置,可能暗示历史背景。
弃贼:被遗弃的竹子,也可能暗指被遗忘的事物。
杀青:古时制作竹简的过程,此处指剥去竹皮。
六尺:古代竹简的标准长度。
槐宫:可能指代书房或者想象中的仙境。
翻译
翠绿的竹节上覆盖着湿漉漉的老苔,仿佛湘妃的眼泪留下的痕迹。不要理会那些鬼神般的守护,人们砍伐竹子,就像诛杀竹龙一样。
这竹子不在汉水之畔生长,被遗弃如同野草一般。
竹皮被剥下,呈现出青色,像玳瑁般光泽,六尺长的竹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让我可以躺着阅读,竹简上的文字仿佛引导我进入梦境中的槐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所作的《觅班竹作床》。诗中描绘了一幅寻找优质竹材制作书床的画面。"翠节老苔湿",形象地写出竹子年岁已久,表面覆盖着青苔,显得古老而沉静。"湘妃泪遗踪"引用了湘妃竹的典故,暗示这根竹子可能有着不凡来历,如同湘妃的泪水凝聚其上。
接下来的"莫顾鬼物护,斤斧诛箨龙",表达了诗人不顾一切要砍下竹子的决心,"箨龙"即竹笋,这里代指竹子。诗人强调即使有神秘力量守护,也要通过人力去除,显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不数汉水边,弃贼如草蓬",将竹子比作被遗弃的敌人,表达对竹子的不屑和对制作书床的坚定。"杀青色玳瑁,六尺光照空",形容竹材经过加工后,色泽如玳瑁般美丽,且能发出明亮的光芒,象征着知识的光芒。
最后两句"俾我卧读书,魂梦来槐宫",诗人期待通过这张竹床,陪伴自己日夜阅读,甚至在梦中也能感受到书卷世界的美好,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殿堂——槐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寻竹、制床的过程,寓含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