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洞庭三江风浪奔,鲸鱼出没相吐吞全文

洞庭三江风浪奔,鲸鱼出没相吐吞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袁曹官渡争雌雄,荆州侨寄大耳翁。
涕流髀肉消不尽,试与元直游隆中。
隆中自有躬耕者,布衣抱膝茅檐下。
从容一曲梁甫吟,不觉将军三枉驾。
室中屏人才数语,跨荆包益成鼎峙。
南阳陌上龙出云,永安宫中鱼得水。
古今成败真邮传,英杰千年不一见。
识拔端由品藻公,位置无嫌草茅贱。
山中谢客江烟昏,谁携行卷到柴门。
手披康乐草庐赋,知是兰庭佳子孙。
春塘柳禽成昨梦,炎兴相业更谁论。
洞庭三江风浪奔,鲸鱼出没相吐吞
何为四方归来些,山堂鹤怨能移文。

拼音版原文

yuáncáoguānzhēngxióngjīngzhōuqiáoěrwēng

liúròuxiāojìnshìyuánzhíyóulóngzhōng

lóngzhōngyǒugōnggēngzhěbàomáoyánxià

cóngróngliángyínjuéjiāngjūnsānwǎngjià

shìzhōngpíngrénxuànshùkuàjīngbāochéngdǐngzhì

nányángshànglóngchūyúnyǒngāngōngzhōngshuǐ

jīnchéngbàizhēnyóuchuányīngjiéqiānniánjiàn

shíduānyóupǐnzǎogōngwèizhìxiáncǎomáo

shānzhōngxièjiāngyānhūnshuícuīxíngjuàndàocháimén

shǒukāngcǎozhīshìlántíngjiāsūn

chūntángliǔqínchéngzuómèngyánxiānggèngshuílùn

dòngtíngsānjiāngfēnglàngbēnjīngchūméixiāngtūn

wèifāngguīláixiēshāntángyuànnéngwén

注释

袁曹:袁绍和曹操。
大耳翁:刘备的别称。
元直:徐庶的字。
隆中:刘备的住处。
隆中:刘备隐居的地方。
躬耕者:指刘备自己。
将军:刘备。
三枉驾:多次来访。
屏人:屏退他人。
鼎峙:三国鼎立。
南阳:刘备起家之地。
永安宫:刘备的宫殿。
古今成败:历史的胜负。
邮传:书信传递。
品藻公:公正评价的人。
草茅贱:出身低微。
江烟昏:黄昏江景。
柴门:简陋的门。
康乐:陶渊明。
兰庭佳子孙:优秀的后代。
相业:帝王事业。
谁论:无人提及。
洞庭三江:洞庭湖及其支流。
鲸鱼:比喻刘备。
四方归来:刘备从外地回来。
山堂鹤怨:寓言刘备的归来引起哀怨。

翻译

袁绍和曹操在官渡激烈争夺霸权,荆州被寄予厚望于刘备这位大耳朵的领袖。
泪水如注,大腿上的肌肉都消瘦了,他试着邀请徐庶一起游览隆中。
隆中隐居着躬身耕作的人,刘备身穿布衣,坐在简陋的茅屋下。
他悠闲地吟唱《梁甫吟》,不知不觉间刘备已多次来访隆中。
刘备在室内只寥寥数语便决定了人才的去留,如同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刘备在南阳崛起,如龙腾云,永安宫中如鱼得水。
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就像书信传递,千年的英雄才子难得一见。
刘备的识人之明源于公正的评价,他不嫌弃出身低微的人。
山中的谢客在黄昏江雾中,又有谁会带着诗卷来到他的柴门。
刘备手捧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知道他是兰陵王氏的优秀后裔。
春天的池塘边,柳树下的禽鸟已成为过去,刘备的功业无人再提。
洞庭湖三江之上风浪翻滚,如同鲸鱼吞吐,刘备为何离开四方归来。
山中的厅堂里,白鹤哀鸣,谁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表达哀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以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较量为背景,引出了刘备寄居荆州的故事。诗人通过提及诸葛亮(大耳翁)和其在隆中隐居的生活,展现了诸葛亮的才智和刘备的求贤若渴。隆中躬耕的场景,以及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刘备多次拜访,都体现了他们的深厚关系。

接下来,诗中提到诸葛亮的寥寥数语却决定了天下大势,荆州和益州的划分如同鼎足三分。诗人赞美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即使在山野之中也能影响历史进程,刘备在永安宫如鱼得水,表明诸葛亮的辅佐对刘备成就帝业至关重要。

诗中还表达了对诸葛亮后代的赞赏,认为他们继承了先人的优秀品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英雄的事迹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后人难以再有如此英杰。最后,诗人感叹时过境迁,昔日的风云人物已成过往,只剩下山中谢客和江烟,以及对诸葛亮才华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素材,通过对诸葛亮的赞颂,表达了对人才识拔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和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