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也复如人面,柳絮依然点客衣
出处:《入阊门》
明 · 谢肃
乱后阊门暂得归,莫春三月马騑騑。
桃花也复如人面,柳絮依然点客衣。
画舸神仙流水远,綵云楼阁劫灰飞。
姑苏两度看游鹿,莫倚东风问是非。
桃花也复如人面,柳絮依然点客衣。
画舸神仙流水远,綵云楼阁劫灰飞。
姑苏两度看游鹿,莫倚东风问是非。
注释
阊门:苏州城西门,古代繁华之地。莫春:暮春,春季末期。
马騑騑:形容马匹行走轻快的样子。
桃花:春天盛开的花卉,象征美好。
柳絮:柳树种子的绒毛,随风飘扬。
画舸:装饰华丽的船。
綵云楼阁:色彩斑斓的楼阁,形容富丽堂皇。
劫灰:火灾后的余烬,比喻灾难或毁灭。
姑苏:古称姑苏,今苏州,有‘人间天堂’之称。
游鹿:鹿群自由游荡,象征世事无常。
东风:春风,寓意变迁。
是非:对错、是非之事。
翻译
战乱之后,我暂时回到阊门,正值暮春三月,马儿轻快地奔跑。桃花如同人脸般娇艳,柳絮飘落,沾染了行人的衣裳。
画舫如同神仙乘着流水远去,彩云缭绕的楼阁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我在姑苏两次目睹鹿群游玩,不要倚仗东风,去探问世间的是非对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之后寻求安宁的意境。"阊门"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家乡或一个避难之所,诗人在战争结束后终于得以返回这个地方,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莫春三月马騑騑"则是用来形容春天到来的景象,其中“騑騑”指的是马儿在春风中活跃跳跃的情状,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桃花也复如人面,柳絮依然点客衣"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桃花被比喻为人的脸庞,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而“柳絮依然点客衣”则形容着春天柳絮飘落,如同轻柔地拂过行人的衣服,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画舸神仙流水远,綵云楼阁劫灰飞"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乘坐画舟在河上漂泊的情景。"绘云楼阁劫灰飞"中的“劫”指的是战争的破坏,这里的“劫灰”暗示着战乱过后的废墟,和前面“流水远”的美好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有深刻的感慨。
最后两句"姑苏两度看游鹿,莫倚东风问是非"中,“姑苏”指的是苏州,这里的“游鹿”可能暗示着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传说。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被表面的风光迷惑,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两句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后废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过往历史时保持清醒判断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