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移双树,光阴尽一灯
出处:《怀政禅师院》
唐 · 许浑
山斋路几层,败衲学真乘。
寒暑移双树,光阴尽一灯。
风飘高竹雪,泉涨小池冰。
莫讶频来此,修身欲到僧。
寒暑移双树,光阴尽一灯。
风飘高竹雪,泉涨小池冰。
莫讶频来此,修身欲到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斋:书斋在山上。败衲:破旧的僧袍。
真乘:佛教修行。
寒暑:四季冷暖。
双树:两侧的树木。
尽一灯:在灯下度过。
风飘高竹雪:风吹过竹林像飘雪。
泉涨:泉水上涨。
小池冰:小池塘结冰。
频来此:经常来这里。
修身:修身养性。
欲到僧:渴望达到僧人的境地。
翻译
山中的书斋有几重,我穿着破旧的僧袍修习佛法。无论寒暑变化,两旁的树木见证着时光在孤灯下的流逝。
风吹过高高的竹林,仿佛雪花飘落,小池塘里的冰也随着泉水上涨。
不必惊讶我频繁来访,我在此修身养性,希望能达到僧人的境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寺院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佛法修行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开头两句“山斋路几层,败衲学真乘”表明诗人对于深居简出的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山斋”指的是山中的禅房或寺院,而“败衲”则象征着僧侣清贫朴素的生活状态。
接着,“寒暑移双树,光阴尽一灯”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时光流转与自然界的变换。诗人通过对比冷热变化和日影移动,以及寺院里唯一的一盏灯光,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寂静致远的情怀。
“风飘高竹雪,泉涨小池冰”两句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人通过对寒风吹拂竹林、积雪覆盖,以及泉水涌动、小池结冰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清冷而又静谧的冬日山寺景象。
最后,“莫讶频来此,修身欲到僧”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佛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莫讶”表达了一种不惊奇、不疑惑的心态,而“修身欲到僧”则明示了诗人希望通过禅修来净化自己,达到心灵上的解脱。
整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生活的憧憬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界静谧美感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