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平生五千卷,还舍不问涂全文

平生五千卷,还舍不问涂

出处:《咸平读书堂
宋 · 陈师道
昔人三百篇,善世已有余。
后生守章句,不足供嗫嚅。
一登吏部选,笔砚随扫除。
闭閤画眉妩,隔屋闻歌呼。
奉公用汉律,宁复要诗书。
俛首出跨下,枉此七尺躯。
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计然特未用,意得轻全吴。
为邦得畿县,政密自计疏。
宁书下下考,不奉急急符。
用意簿领外,筑室课典谟。
平生五千卷,还舍不问涂
近事更汉唐,稍以诗自娱。
复作无事饮,醉卧拥青奴。
桃李春事繁,轩窗昼景舒。
鸣屋鸠渴雨,窥帘燕哺雏。
休吏散篇帙,风篁献笙竽。
听然一启齿,斯民免为鱼。

拼音版原文

rénsānbǎipiānshànshìyǒu

hòushēngshǒuzhānggòngniè

dēngxuǎnyànsuísǎochú

huàméiwén

fènggōngyònghànníngyàoshīshū

shǒuchūkuàxiàwǎngchǐ

jīndàitáozhūgōngzuòliáng

ránwèiyòngqīngquán

wèibāngxiànzhèngshū

níngshūxiàxiàkǎofèng

yòng簿lǐngwàizhùshìdiǎn

píngshēngqiānjuànháishèwèn

jìnshìgènghàntángshāoshī

zuòshìyǐnzuìyōngqīng

táochūnshìfánxuānchuānghuàjǐngshū

míngjiūkuīliányànchú

xiūsànpiānzhìfēnghuángxiànshēng

tīngrán齿chǐmínmiǎnwèi

注释

昔人三百篇:古代流传的三百篇诗歌。
善世已有余:对社会有益已经足够。
宁复要诗书:哪里还需要追求诗书知识。
俛首出跨下:低头屈服于权贵。
陶朱公:指富商范蠡。
计然特未用:计策未能被采纳。
宁书下下考:宁愿详细记录考核。
筑室课典谟:建学堂研读经典。
桃李春事繁:春天桃李花开繁盛。
斯民免为鱼: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翻译

古人留下的三百篇诗文,对世间有益已经绰绰有余。
后辈拘泥于篇章字句,不足以用来随意谈论或吟咏。
一旦登上官场选拔,文书工作随之而来。
关上门描画美丽的眉毛,隔着墙壁也能听到歌声和呼唤。
为公事遵循汉代法规,哪里还会追求诗书。
低头屈服于权贵,委屈了这七尺之躯。
当代的陶朱公,不再做大梁的屠夫。
计然之策未能施展,心中得意轻视整个吴地。
治理国家得到京畿之地,政务虽繁但计划周密。
宁愿写下详尽的考核记录,也不急于接受紧急命令。
在公事之外,还建学堂研读经典。
一生收藏五千卷书籍,归家后也不问旅途之事。
近来的事迹超越了汉唐,偶尔以诗自娱。
闲暇时饮酒作乐,醉后拥着绿竹枕头。
桃花李花盛开,窗户前白天景色宜人。
屋檐下的斑鸠因干旱而鸣叫,燕子在帘后喂养雏鸟。
官员休假,书籍散落一旁,风吹过竹林送来笙笛声。
只要开口一言,百姓就能避免灾祸如同鱼得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咸平读书堂》,通过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反思和对个人读书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应用与个人价值取向的独特见解。首联指出古人的三百篇诗文已足够教化世人,而后来者拘泥于篇章字句,显得浅薄。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境遇,虽然担任官职,但仍保持读书的习惯,注重实际政务而非追求诗书功名。

诗人自比为陶朱公,不满足于微小的职位,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以务实的态度治理地方,认为政绩的优劣重于应对上级的急切命令。他更愿意在公事之余,沉浸在书籍中,享受宁静的生活,通过诗歌自我娱乐。诗中描绘了读书堂内外的宁静景象,如春天的桃李、雨后的鸠鸟、喂食的燕子,以及闲暇时的音乐相伴。

最后,诗人表示,他的读书并非仅为科举或升迁,而是为了百姓福祉,倾听民声,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整首诗体现了陈师道对于读书目的的深入思考和个人品格的坚守,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