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鹤化钟山月,落日猿啼浙水风
出处:《挽都御史邵玘》
明 · 金幼孜
绣衣屡拜渥恩浓,宪府重临位秩崇。
此日威名驰列郡,昔时风采著朝中。
清秋鹤化钟山月,落日猿啼浙水风。
北望凤台吟楚些,可胜抆泪听哀鸿。
此日威名驰列郡,昔时风采著朝中。
清秋鹤化钟山月,落日猿啼浙水风。
北望凤台吟楚些,可胜抆泪听哀鸿。
鉴赏
这首挽诗《挽都御史邵玘》由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通过对逝者邵玘生前功绩与品德的追忆,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敬仰之情。
首联“绣衣屡拜渥恩浓,宪府重临位秩崇”,以“绣衣”象征邵玘的官职尊贵,多次受到皇帝的恩宠,担任宪府要职,地位崇高,体现了其政治生涯的辉煌。
颔联“此日威名驰列郡,昔时风采著朝中”,描述了邵玘在任期间,威名远播各地,深受百姓爱戴;昔日风采卓然,在朝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彰显了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颈联“清秋鹤化钟山月,落日猿啼浙水风”,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邵玘离世的哀痛之情。清秋时节,仙鹤化为月色,落日余晖中,猿猴悲鸣于江风之中,这些凄美的画面,既是对邵玘逝世的惋惜,也是对其高尚品格的永恒纪念。
尾联“北望凤台吟楚些,可胜抆泪听哀鸿”,表达了诗人对邵玘的怀念之情。北望凤台,吟唱楚辞中的哀歌,泪水难以抑制,听着哀鸿的叫声,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情感表达,进一步深化了对邵玘的悼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邵玘生前事迹的回顾和逝世后哀思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哀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