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务实学,倡道赖欧阳
出处:《答官仲儒》
宋 · 李吕
风俗去古远,人伪日败常。
故知取士法,时焉立纪纲。
设科发自汉,糊名始于唐。
前辈务实学,倡道赖欧阳。
当世所得盛,登用多俊良。
倒指几百年,讲求屡更张。
迩来取进士,轻快好文章。
唾手镵雁塔,转身簉鸳行。
莫论稽古力,所贵时学长。
自顾本迂拙,下语愁肺肠。
虽云事场屋,浪逐槐花忙。
竟如卞和璧,三献足已伤。
既然违好尚,敢不知括囊。
酿渚溪之泉,可以供酒浆。
拾东园之果,可以资糇粮。
耦语古圣贤,曝背傲羲黄。
义命要不愧,胡为乎皇皇。
故人弗予弃,妙句深激昂。
清逸庾谢迫,风骚屈宋旁。
报言乏琼琚,微吟频寒螀。
故知取士法,时焉立纪纲。
设科发自汉,糊名始于唐。
前辈务实学,倡道赖欧阳。
当世所得盛,登用多俊良。
倒指几百年,讲求屡更张。
迩来取进士,轻快好文章。
唾手镵雁塔,转身簉鸳行。
莫论稽古力,所贵时学长。
自顾本迂拙,下语愁肺肠。
虽云事场屋,浪逐槐花忙。
竟如卞和璧,三献足已伤。
既然违好尚,敢不知括囊。
酿渚溪之泉,可以供酒浆。
拾东园之果,可以资糇粮。
耦语古圣贤,曝背傲羲黄。
义命要不愧,胡为乎皇皇。
故人弗予弃,妙句深激昂。
清逸庾谢迫,风骚屈宋旁。
报言乏琼琚,微吟频寒螀。
拼音版原文
鉴赏
此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科举制度的看法和对学术风气的感慨。开篇便指出“风俗去古远,人伪日败常”,说明社会风气与古代相比已大为不同,人们也变得越来越不真诚。接着提出“故知取士法,时焉立纪纲”,表明选贤任能的制度应随时代而变革,以适应新的要求。
诗中还提到科举考试自汉代设立,到了唐代才有了固定的名目和形式。前辈学者重视实学,而欧阳修等人的倡导也对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的社会盛况,是因为多有俊才之人得以施展其才能。
然而,诗人认为近来科举取士过于轻率和追求浮华的文章技巧,这种风气已持续数百年,不断变化。对于那些只注重应付考试、不顾学问深浅的人,诗人并不认同他们那种仅靠口才和文辞之能取胜的情况。
接下来,诗中表达了个人对学术的自我反省与不足之感,以及对古圣贤的崇敬。最后,诗人表明自己虽然不敢忘怀那些美好的文学典范,但也深知自己不能达到那些高标准,因此感到愧疚和困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状况的批评,展现了诗人对于学术真谛与个人学养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