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
出处:《题春雨蓝涧图》
元末明初 · 蓝仁
云烟惨惨春林里,风雨潇潇涧声起。
荷笠宜耕桑柘村,持竿欲钓桃花水。
吾弟俊年多读书,生怕轩冕来相拘。
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
朝廷偶说通贤路,州县临门逼人去。
秋天岭海下鹰鹯,落日川原肃狐兔。
清才直气不入时,坐守古道冲危机。
无人更扫蓝涧屋,有墓已题春雨碑。
荷笠宜耕桑柘村,持竿欲钓桃花水。
吾弟俊年多读书,生怕轩冕来相拘。
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
朝廷偶说通贤路,州县临门逼人去。
秋天岭海下鹰鹯,落日川原肃狐兔。
清才直气不入时,坐守古道冲危机。
无人更扫蓝涧屋,有墓已题春雨碑。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蓝仁的《题春雨蓝涧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云烟惨惨春林里”以阴郁的云雾渲染出春天树林的凄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接着,“风雨潇潇涧声起”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萧瑟,涧水声增添了孤独感。
诗人将主人公定位在“荷笠宜耕桑柘村”,形象地展现了一个隐逸者的生活状态,手持竹竿,欲在桃花盛开的溪流边垂钓,反映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避世之心。后两句转向对弟弟的描述,赞美他年轻有为,酷爱读书,不愿被官场束缚,表达了对自由人格的推崇。
“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描绘了弟弟的理想生活,即使身着布衣,也愿意像山中隐士一样简朴度日。然而,“朝廷偶说通贤路,州县临门逼人去”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朝廷的召唤让弟弟不得不面对仕途的压力。
最后两句“秋天岭海下鹰鹯,落日川原肃狐兔”运用象征手法,暗示了官场如战场,竞争激烈,而“清才直气不入时,坐守古道冲危机”则表达了主人公坚守正直,却难以适应世俗的无奈。结尾处,“无人更扫蓝涧屋,有墓已题春雨碑”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画面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现实与理想冲突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深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