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贤多哭酒,哭酒免哭心
出处:《吊卢殷 其八》
唐 · 孟郊
前贤多哭酒,哭酒免哭心。
后贤试衔之,哀至无不深。
少年哭酒时,白发亦已侵。
老年哭酒时,声韵随生沈。
寄言哭酒宾,勿作登封音。
登封徒放声,天地竟难寻。
后贤试衔之,哀至无不深。
少年哭酒时,白发亦已侵。
老年哭酒时,声韵随生沈。
寄言哭酒宾,勿作登封音。
登封徒放声,天地竟难寻。
注释
前贤:指代前辈或有德行的人。哭酒:借酒浇愁。
免哭心:借此忘记心中的悲伤。
后贤:指后代或后起之秀。
衔之:模仿这种行为。
哀至无不深:悲痛的情感非常深切。
少年:年纪轻的时候。
老年:年纪大的时候。
哭酒宾:借酒哭泣的人。
登封音:比喻求仙问道、寻求解脱的声音。
徒放声:空洞地大声喊叫。
天地竟难寻: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到答案或解脱。
翻译
前辈们常因酒哭泣,借酒消愁以忘却内心的痛苦。后辈们尝试效仿,悲痛之情无一不深沉。
年轻时哭泣饮酒,不知不觉中白发已悄然爬上头。
年老时哭泣饮酒,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沉郁。
我奉劝那些借酒哭泣的人,不要发出像求仙问道般的呼喊。
那种呼喊只是空洞的,天地间难以寻觅真正的解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吊卢殷(其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前贤后圣哭酒的情形进行反思,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生命无常的感慨。
“前贤多哭酒,哭酒免哭心。”这两句点出了古代贤者们常以饮酒来寄托哀愁,借此释放内心的不尽悲伤。诗人可能是在表达对这些贤者的理解和尊重。
“后贤试衔之,哀至无不深。”后来的有识之士也尝试着效仿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哀愁,而且这种哀愁是非常深刻的,没有不深刻的。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前人的尊崇以及对哀愁情感的深刻理解。
“少年哭酒时,白发亦已侵。”这两句则转向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在年轻时就开始以饮酒来表达悲伤,但转瞬间白发已经侵袭,这是对人生易逝、时光飞逝的一种感慨。
“老年哭酒时,声韵随生沈。”到了老年,哭泣之声也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渐渐沉寂。这两句深化了前面的生活无常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最后阶段的哀悼。
“寄言哭酒宾,勿作登封音。”诗人在这里似乎是在劝诫着某位友人或是后来者,在悲伤时不要只是一味地沉浸于痛苦,要有所警醒和自省。登封音可能指的是一种过度的悲伤之声,诗人提醒我们应保持适度。
“登封徒放声,天地竟难寻。”这两句则强调了如果只是无休止地发泄自己的哀愁,那么这种声音即使在广阔的天地间也会变得迷失和无从追寻。这是对过度悲伤之态的一种批评,也可能是在提倡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哭酒这一行为的反复咏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生命无常和悲伤情绪的深刻理解。